我要是美國政客,這回肯定要氣得咬牙切齒了!
因為最近中國又傳出好消息:
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晶元出口額高達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要知道,這還是在白宮不斷制裁、打壓,甚至威逼其他國家不與東方大國做貿易往來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美國制裁的「大棒」,對中國算是徹底失靈了啊!
網友調侃道:要不是美國這幾年層層加碼地打壓,估計還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台灣地區前外事官員介文汲直言:
「美國就是中國晶元產業後面的最大的加速器」!
確實,要是沒有美國往死里打壓我們,也不會把國內一些中間搖擺派給打醒,更不會這麼快就突破了晶元的瓶頸。如今中低端晶元不但能滿足自用,更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滿大街地出口了!
突破封鎖,打出晶元產業「反制牌」
過去幾年,美國頻頻對中國晶元行業實施技術封鎖和出口禁令,試圖以先進設備、EDA設計工具和高端製程技術的卡脖子手段遏制中國晶元產業的發展。從7nm及以下的尖端晶元,到高性能GPU、AI晶元的關鍵技術,歐美國家祭出了所有能用的「殺手鐧」。
然而,令西方措手不及的是,中國不僅頂住了這場「晶元封鎖戰」,還在多個領域反守為攻,打出了漂亮的「反制牌」。數據顯示,儘管中國尚未完全突破5nm以下晶元製造的全球頂級壁壘,但在14nm及以上工藝的中高端晶元領域,中國不僅穩步推進,而且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愈發凸顯。出口的產品覆蓋了通信、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滿足了全球市場對高性能晶元的迫切需求。
這份1.03萬億元的出口成績單,是中國晶元產業在外部壓力下實現突破的有力佐證。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的需求空白,還在國際市場上迅速崛起,搶佔了不少曾被日美韓企業牢牢掌控的份額。
最難的幾年都挺過來了!
從「技術禁運」到「市場反擊」
白宮原本寄希望於通過「技術封鎖」來削弱中國在全球晶元供應鏈中的地位,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一策略正在產生反效果。美國的禁令不僅沒能阻止中國晶元企業的發展,反而促使中國大力投入研發,在中低端市場迅速站穩腳跟的同時,逐漸向高端市場滲透。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
隨著中國晶元出口的快速增長,曾經掌握技術優勢的部分日本和韓國企業開始感到壓力。比如,部分依賴中低端晶元的日本中小企業,因為價格競爭和市場需求變化,逐漸被中國企業的高性價比產品取代。
在全球化供應鏈中,這種「產業位移」正在顯現:更多國家開始選擇中國生產的中高端晶元,而非美國或日本的替代品。最直觀的就是家電晶元和車規晶元,而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統計,2021年1-12月,中國家用電器(包括彩電和DVD及部分白色家電產品)出口額987.2億美元,同比增長22.3%。
說白了,低端晶元領域我們從幾年前就已經在給美日的企業挖墳坑了,現在基本上他們也快要到入土階段了。
產業鏈優勢進一步鞏固
從設計到製造,從封裝到測試,中國晶元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
雖然在EUV光刻機等頂尖設備上仍依賴進口,但中國通過多年的產業積累,已經在大多數領域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超越了部分國際競爭對手。此次1.03萬億元的出口規模正是這種全產業鏈優勢的直接體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5G通信晶元、AI加速晶元、功率半導體等領域的表現尤為搶眼。華為的5G基站晶元、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元、長江存儲的3D NAND存儲晶元等,正在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這些高端產品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晶元領域的技術突破,也表明中國晶元企業已經從單一的市場參與者,蛻變為國際市場的重要競爭力量。
總結:
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晶元產業的未來,註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