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熱了,怎麼還感覺腿腳寒?

2024年05月10日10:41:07 科學 7490

科普|天熱了,怎麼還感覺腿腳寒? - 天天要聞

天氣越來越暖和,別人是越穿越少,而你卻把腳裹得嚴嚴實實怎麼都暖不起來,腿腳仍感寒意。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在冬天都會感到腿腳冰涼,這時候的主要因素是外界溫度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作為離心臟最遠的身體部位,熱能到達腿腳等末梢的時候消耗較多,腿腳會比其他部位感到更冷;另一方面,天氣變冷時,為了保持正常的體溫,負責皮膚等部位血管收縮的交感神經會變得興奮,以減少身體表面熱量的丟失,作為血液循環的終端,腿腳自然也會變得更冷些。

但是天氣暖和了,還是感到腿腳冰冷,這時我們還要警惕以下原因:

不良習慣。長期抽煙攝取的有害成分,如尼古丁、焦油等,會促進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的血流量減少、血管變窄,進而導致腿腳血供差,體感冰冷。若有肥胖問題,無運動習慣,並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疾病,也常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出現手腳冰冷問題。

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動脈硬化、粥樣斑塊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如果下肢動脈因為粥樣斑塊形成發生管腔狹窄,遠端供血不足,就會腿腳發涼。病情初期,皮膚溫度稍低於正常,通過保暖措施能得到一定緩解。隨著血管狹窄加重,常規保暖也不能緩解,還會伴有行走後腿部酸痛無力,腳麻、腳痛等癥狀,皮膚則會出現營養不良的表現。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通過觸摸足部皮下脈搏來初步判斷:一是摸足背動脈,位於腳腕前部,第一、二足趾縫位置處;二是脛後動脈,位於內踝後方的凹陷處。如果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初步判斷動脈狹窄或閉塞是否存在。要想進一步確診,需要前往血管外科門診就診。

糖尿病導致手腳冰冷。我國糖尿病人口眾多,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病變反映在腿、腳上,往往有腿腳發涼、麻木的癥狀。糖尿病患者常常導致下肢動脈病變,引起動脈狹窄閉塞。如果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發展下去,腳部麻木、蟻走感等癥狀就會出現,成為「糖尿病足」。研究發現,47.5%的糖尿病患者合併血管病變。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現難以緩解的腿腳發涼癥狀,要注意排查糖尿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腿涼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腿部感覺由脊髓神經支配,如果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了脊髓神經,特別是刺激到交感神經,就會出現腿涼、腿疼、腿麻等癥狀。有些病人僅出現腿涼,不伴有腿痛、腰痛等癥狀,容易被忽視。這種病人的腿涼,往往是從里往外涼,穿多厚的衣服都不管用。需要做腰部核磁共振,看到脊髓神經受壓的情況即可確診。

其他原因如:雷諾氏症、貧血、甲狀腺低下、雌激素代謝紊亂等原因也是導致腿腳寒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何改善手腳冰冷?

方法一:保暖、足浴改善腳冰冷。適當增加衣物保暖,避免接觸冷水。泡澡或泡腳來改善微循環,水溫控制在40°以下,浸泡20-30 分鐘,能讓血液流動更為順暢。

方法二:適當運動。每天15-30分鐘的散步、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

方法三:中醫中藥。一些中藥具有發汗、驅寒的效果,中醫按摩、針灸、理療等方法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

除此之外早發現,早治療,並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進行主動干預,通過積極預防和治療,就能減少腿腳寒冷不適癥狀的發生。

作者:劉光 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腦洞大開的神經科知識記憶方法,知識點『順』間記住 - 天天要聞

腦洞大開的神經科知識記憶方法,知識點『順』間記住

最近複習考試時,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經科知識點記憶口訣,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為你枯燥的學習帶來一絲樂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識庫中也藏著類似的秘密武器,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我們一起豐富這個神經科知識的記憶寶庫~Wallenberg綜合征——錢醫生教三基延髓背外側綜合征(Wallenberg綜合征)最常見的原因為小...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 天天要聞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縷鄉愁。江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全市列入古樹名木名錄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屬於15科21屬21種。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 天天要聞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網(SuperDARN)2024年研討會5月20日在北京開幕。作為中國首個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探測網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的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當日在該國際會議上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5月20日,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慧(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