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院士再出發!江明院士倡導,推出講科學/科學家故事的「旦苑晨鐘」公眾號!

2023年12月10日09:22:18 科學 1940
「85後」院士再出發!江明院士倡導,推出講科學/科學家故事的「旦苑晨鐘」公眾號! - 天天要聞

江明先生1958年從復旦大學三年級提前畢業留校,跟隨於同隱先生參與高分子學科的創建。其後不久,即遭不白之冤,被迫脫離學術研究長達10年之久。直到1979年雲開霧散,被選為首批出國訪問學者,赴英留學,科研才得以起步,但時年已41歲。兩年後如期回國,立足國內奮鬥數十載,於67歲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先生的經歷幾近傳奇,飽含諸多發人深省的「獨家故事」。先生自稱為「中國第二代高分子人」。常說慶幸自己作為後輩,能與多位中國高分子的創建者,即「中國第一代高分子人」長期共事。他們大多是在上世紀20 ~ 40年代國家危難之際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出國留學,並於建國前後回國的一批「青年海歸」。先輩們的家國情懷和宗師風範,為江老師所敬仰,並在他們這一代得到了傳承。

第二代高分子人,囿於歷史條件,大都錯失了寶貴的科研青春年華。但改革開放又造就了他們,讓他們肩負起承上啟下的歷史重任。他們大多沒有學位,但卻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碩士、博士,即「中國第三代高分子人」。這一代高分子人受過系統的基礎教育,基本功紮實,且具有國際視野,是我們建成世界一流高分子強國之希望所在。

這三代學人共同演繹的科壇故事,並不是高分子學科獨有的,而是中國科學界共同的。毫不誇張地說,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特的。這些承載著時代風雲變幻的鮮活科壇人物的故事,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旦苑晨鐘」是由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江明院士倡導,郭明雨教授陳俊燕總經理姚琳通博士等共同發起主辦的公眾號。公眾號聚焦於科壇故事,特別是學科發展背後和科學家的故事,並試圖探究故事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傳承,及其所承載的時代風雲。「旦苑晨鐘」奉行「3M」宗旨,即以大分子(Macromolecules)的科學發展歷程為引線,不定期推送各學科同仁的獨特科壇故事之回憶(Memory),從中汲取營養動力(Motivation),篤志前行!

自2023年11月29日首創號發布以來,已推出:

小編的話

江明院士:桑榆恰是敘舊時(之二)—我學術生涯里的領帶情結

紀念錢人元先生逝世20周年 江明院士:科學巨匠 後輩楷模

兩代高分子科學家間的精神傳承與君子之交 —錢人元院士復江明院士書信研讀

旦苑晨鐘」即將陸續推出重量級特邀嘉賓的系列文章,敬請掃碼關注!

「旦苑晨鐘」,講科學背後的故事,探故事背後的科學。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 天天要聞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坐落在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被列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近日(5月8日),這裡建設完成了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監測台陣,為文物的抗震預警提供了保障平台。麥積山石窟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像麥垛形狀一樣的崖體構造,既是藝術奇觀,也是抗震薄弱點。221個高懸于山體的洞窟,依託1.5公里長的懸空棧道連接起來,...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