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科技時代,看起來夢幻一般、越來越便利了,其實也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信息化、高科技的外衣在而已,有一些本質的純粹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比如說人性的善惡。有了信息化、、高科技的加持,善得以更善,但惡也有可能更惡,有一定的規律,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好在,兩千多年前,《尚書·太甲中》中已經說過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資深互聯網人徐永健在他的「織網人」系列小說的第二部《織網人:1024之謎》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東吳市岱湖邊上,第四屆「1024環岱湖全國程序員毅行大會」正在進行,活動現場的第1號、3號、9號站點卻接二連三發現了三起拋屍案,死者分別是一名女性和兩名男性,同時分別還對應著一行四句,帶有打油詩性質、類似「判詞」的詩詞。同時,此項活動的直播間還有一條怪異的評論,每隔913秒就會出現一次,而且這些評論不是來自客戶端,而是從後台發布的——也就是說,這些評論是由內部人發送的。
更讓警方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是,根據命案現場發現的打油詩的最後一行也就是第四行的內容,可能還會有第四個被害人。警方迅速進行了介入,仔細分析研究詩詞內容,弄清楚了「913」的秘密,並進行了縝密的推理,從利益動機、感情動機等方面著手分析死者之間的聯繫,以及與可能的第四個被害人的關係。一時間,風雲變幻,案件為何發生,到底誰是真兇?
應該說,警方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他們對細節的把握和線索的梳理還是非常有條理的。但還是沒有想到,案件的真兇依然超乎了尋常的想像力。真相自然只有一個,等到完全梳理清楚的時候,感覺即使是最具推理能力的人,也沒有想到真兇作案竟然如此「至暗」又「至惡」,竟然會如此處心積慮、喪心病狂!
美好的真摯的愛情是值得擁有和祝賀的,但處在愛情中的人有時也會迷失方向,變得善惡不分。更何況還有一起重大變故,還因此得了PTSD也就是創傷後應障礙呢?弄明白了真相,再反過來梳理整個案件的前前後後,真是令人不禁唏噓!
一張織了十來年的「惡之網」,為什麼在愛情的面前竟然沒有得以化解呢?為什麼作惡的人,沒有想到去依靠法律、相信法律去解決問題呢?
還有,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早已經日新月異,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難以分割的一部分,但又不全部是這樣,「996」之類的不應該卻成為了常態。而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無疑既有大把的機會,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所有這一切,究竟應該在高速發展得到妥善解決,《織網人:1024之謎》也進行了一個呈現,非常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