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網人:1024之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2023年12月07日15:07:09 科學 1040

《織網人:1024之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 天天要聞

信息化、高科技時代,看起來夢幻一般、越來越便利了,其實也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信息化、高科技的外衣在而已,有一些本質的純粹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比如說人性的善惡。有了信息化、、高科技的加持,善得以更善,但惡也有可能更惡,有一定的規律,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好在,兩千多年前,《尚書·太甲中》中已經說過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資深互聯網人徐永健在他的「織網人」系列小說的第二部《織網人:1024之謎》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東吳市岱湖邊上,第四屆「1024環岱湖全國程序員毅行大會」正在進行,活動現場的第1號、3號、9號站點卻接二連三發現了三起拋屍案,死者分別是一名女性和兩名男性,同時分別還對應著一行四句,帶有打油詩性質、類似「判詞」的詩詞。同時,此項活動的直播間還有一條怪異的評論,每隔913秒就會出現一次,而且這些評論不是來自客戶端,而是從後台發布的——也就是說,這些評論是由內部人發送的。

更讓警方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是,根據命案現場發現的打油詩的最後一行也就是第四行的內容,可能還會有第四個被害人。警方迅速進行了介入,仔細分析研究詩詞內容,弄清楚了「913」的秘密,並進行了縝密的推理,從利益動機、感情動機等方面著手分析死者之間的聯繫,以及與可能的第四個被害人的關係。一時間,風雲變幻,案件為何發生,到底誰是真兇?

應該說,警方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他們對細節的把握和線索的梳理還是非常有條理的。但還是沒有想到,案件的真兇依然超乎了尋常的想像力。真相自然只有一個,等到完全梳理清楚的時候,感覺即使是最具推理能力的人,也沒有想到真兇作案竟然如此「至暗」又「至惡」,竟然會如此處心積慮、喪心病狂!

美好的真摯的愛情是值得擁有和祝賀的,但處在愛情中的人有時也會迷失方向,變得善惡不分。更何況還有一起重大變故,還因此得了PTSD也就是創傷後應障礙呢?弄明白了真相,再反過來梳理整個案件的前前後後,真是令人不禁唏噓!

一張織了十來年的「惡之網」,為什麼在愛情的面前竟然沒有得以化解呢?為什麼作惡的人,沒有想到去依靠法律、相信法律去解決問題呢?

還有,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早已經日新月異,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難以分割的一部分,但又不全部是這樣,「996」之類的不應該卻成為了常態。而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無疑既有大把的機會,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所有這一切,究竟應該在高速發展得到妥善解決,《織網人:1024之謎》也進行了一個呈現,非常值得深思。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兩名美國宇航員太空「出差」287天,加班費只有8291元 - 天天要聞

兩名美國宇航員太空「出差」287天,加班費只有8291元

當地時間3月17日,在國際空間站滯留了9個月之久的NASA宇航員蘇尼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爾莫爾,終於坐上了返程的「航班」。據報道,NASA將向這兩名宇航員支付他們在空間站「加班」的費用。前NASA宇航員卡迪·科爾曼告訴一家網站,宇航員的工資是標準工資,沒有加班福利。NASA為他們提供基本需求,並分配適度的每日雜費津貼...
一位科研管理人員的記憶:「我把科研當成一種生存方式,用來研究工作和人生」 - 天天要聞

一位科研管理人員的記憶:「我把科研當成一種生存方式,用來研究工作和人生」

「必記本」註:本文作者為劉延玲,博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工作,2013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年鑒》編輯部,現為《中國文學年鑒》副主編、編輯部主任。本文首發《中國社會科學報》,經作者授權,特此分享。2001年,我博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意外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
既「看得廣」又「看得清」 這顆「太空慧眼」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既「看得廣」又「看得清」 這顆「太空慧眼」有這些特點

近日,位於喀什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成功接收四維高景三號02星回傳的首批衛星影像數據。這些影像數據表現如何?該光學遙感衛星又有哪些特點?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專家馬文佳介紹,回傳的影像具有130公里超大幅寬範圍,圖像清晰、層次鮮明、細節豐富、色彩飽滿、畫質勻凈,輻射一致性好。「傳統衛星拍大型...
中國再度震撼全球!黑龍江發現了價值超過千億的大型寶藏 - 天天要聞

中國再度震撼全球!黑龍江發現了價值超過千億的大型寶藏

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礦產資源的探尋與開發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地質勘探工作作為其中的關鍵環節,肩負著尋找寶貴資源的重任。近年來,一支地質勘探隊的重大發現,為我國的石墨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時節,一支地質勘探隊踏入
雲南發現一種天然抗癌藥用植物 - 天天要聞

雲南發現一種天然抗癌藥用植物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梁河縣。這裡山清水秀,森林資源豐富,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一直以來,梁河縣都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積極開展森林資源調查監測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在梁河縣的國有林場中,有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人,他們就是護
國外泛濫成災的入侵花,在中國卻淪為鹹菜,快被吃絕種了 - 天天要聞

國外泛濫成災的入侵花,在中國卻淪為鹹菜,快被吃絕種了

洋姜、虎杖和冰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們的故事展現了植物遷移所帶來的多樣影響。洋姜,又名「鬼子姜」,原產於北美洲。17世紀,洋姜被引入歐洲,隨後傳入中國。這種植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耐寒、耐熱,在乾旱貧瘠的土壤中也能存活並迅速繁衍。然而,洋姜
谷歌DeepMind CEO預測:比人類更聰明的AI或在5~10年內開始出現 - 天天要聞

谷歌DeepMind CEO預測:比人類更聰明的AI或在5~10年內開始出現

當地時間3月17日,谷歌旗下「深層思維」公司(DeepMind)首席執行官德米斯·哈薩比斯稱,能夠在任何任務上媲美人類的人工智慧(AI)尚有一段距離,但它成為現實只是時間問題。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哈薩比斯表示,他認為通用人工智慧(AGI),即與人類一樣聰明或更聰明的人工智慧,將在未來5到10年內開始出現。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