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2023年09月10日01:19:03 科學 1899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2023年8月24日,這個日期將永遠銘刻在全球人們的記憶中。這一天,日本正式開始將核污水排入大海,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擔憂。然而,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前,福島核電站附近的港灣早在一年前就曾經發生令人震驚的事情——他們捕獲了44條輻射魚,這些魚體內的銫含量高達1.8萬貝克勒爾,超過了正常含量的180倍。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這些輻射魚或許沒有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充滿怪異的外表,但它們的體內已經充斥著輻射物質。舉例來說,今年5月,一條許氏平鮋的體內被檢測出含有每千克1.8萬貝克勒爾的銫。要知道,根據日本目前的食品安全標準海魚的銫含量不應超過每千克100貝克勒爾,而這些輻射魚的銫含量超標了180倍!不僅如此,部分動物在受到核輻射後出現了身體變異,甚至大批量死亡。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對比福島核災難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令人深思的結論:核災難的最大受害者很可能是人類自己。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在1986年,核電站爆炸導致大量強放射性物質泄漏,污染了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影響了320多萬人。在事故發生後的4年內,有超過5000名一線搶險人員因各種原因喪生,200多人因輻射而急需救治,100多人患上了放射急性綜合症。20年後的檢測顯示,受輻射影響的居民甲狀腺吸收劑量遠高於自然環境劑量。此外,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的野生動物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產生了畸形後代,甚至動物的基因和精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福島核災難的影響同樣深遠。2011年的核泄漏導致了數以萬計的人被迫撤離,成為人類無法居住的禁區。在事故發生後的5年內,兒童和青少年的甲狀腺癌白血病和心臟病患病率明顯上升。如今,福島依然是一個人們不敢踏足的區域,儘管政府提供了高額獎勵鼓勵人們返回。

然而,當人類撤離後,動物們開始在切爾諾貝利重新佔領領地,這是否意味著動物的生存能力比人類更強呢?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切爾諾貝利現在被一片茂密的松樹林所覆蓋,這片松樹林在核輻射下沒有立即死亡,儘管樹葉變成了鮮紅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種野生動物如鹿、野豬和狼開始在這裡繁衍生息。更令人驚訝的是,普氏野馬這一瀕臨滅絕的物種,在切爾諾貝利找到了一個相對安寧的家園。甚至雨蛙,在經歷核輻射後,為了適應環境,它們甚至改變了自身的色素。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這些動物在極端環境中艱難存活,但付出的代價是消耗自身的生命,甚至導致基因變異。例如,事故後的30年內,流浪狗的數量從100隻增加到了900隻,但大多數狗的壽命只有4歲,遠遠低於正常壽命。此外,生活在輻射下的昆蟲也經歷了基因變異,瓢蟲的背部變得模糊不清,與其鮮艷的外表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動物們在輻射環境下艱難存活,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生存能力比人類更強。它們無處可去,只能在輻射區域內苟延殘喘,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那些試圖逃離的動物幾乎都遭到了人類的殘忍殺害,它們無法走出這片禁區。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然而,除了直接影響當代生物外,核輻射還可能對下一代的基因產生影響。一些研究發現,在老鼠身上,受輻射的老鼠會帶有更多的新生突變,而人

類是哺乳動物,這引發了對人類後代基因可能受到輻射影響的擔憂。一項針對輻射倖存者後代的研究發現,父母輻射暴露較高的情況下,子女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新生突變。儘管目前還沒有跨代效應的明確證據,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現在日本將核污水排入大海,這將引發一系列不確定性。海洋循環將逐漸將這些核污水分散,進入海洋生態系統,從而可能對人體、動植物產生影響。儘管我們無法預測具體的後果,但這個決定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擔憂。

面對這些事實,我們不禁要思考未來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核災難的發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核輻射的威脅下,動物似乎表現出更強的生存能力,但這是一種艱辛的生存方式,伴隨著巨大的犧牲和基因變異。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最後,我們必須警惕核輻射可能對下一代產生的影響。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個潛在的風險。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核能和環境問題,以確保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中。

請大家積極留言評論,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討論的重要話題。

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切爾諾貝利已成動物天堂,它們不怕核輻射?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 天天要聞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坐落在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被列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近日(5月8日),這裡建設完成了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監測台陣,為文物的抗震預警提供了保障平台。麥積山石窟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像麥垛形狀一樣的崖體構造,既是藝術奇觀,也是抗震薄弱點。221個高懸于山體的洞窟,依託1.5公里長的懸空棧道連接起來,...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