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2022年12月05日21:56:10 科學 1756

2022年12月4日晚,在眾目睽睽下,神舟14號返回艙趁著黑夜精準打靶內蒙古偏遠的東風著陸場,從撤離中國空間站到成功著陸地面,全過程大約只用了9個小時,一切操作如同行雲流水,返回時間又縮短了一大截。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當神舟14號返回艙著地後大家都憋住呼吸,陳冬、劉洋、蔡旭哲平安嗎?很快,他們依次被救援人員細心地抬了出來,笑容滿面,精氣神十足,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大家就放心了,航天員安全返回了。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大家在關注神舟14號航天員安全的同時,也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先趕來的救援人員並不是第一時間打開返回艙艙門,而是先去切割降落傘繩索,不少看直播網友在說:神14返回艙著地出現「小故障」-自行切傘失敗,其實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進行切傘操作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返回艙著地降落傘沒切,需要趕來的救援人員幫助切傘,在神舟14號返回過程中,降落傘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它返回艙還真回不來。

神舟14號飛船採取了快速返回方式,比神舟12號和神舟13號的返回速度還快,與空間站分離,繞飛5圈,與軌道艙分離,降低高度,從400公里降到100公里,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獨自飛入地球大氣層。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返回艙下降速度越來越快,返回艙與氣體分子摩擦越來越劇烈,阻力越來越大,產生近2000攝氏度高溫,返回艙外表面燒成紅色,不要擔心,飛船返回艙有著過硬的防高溫技術,艙內溫度很適宜,航天員很安全。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這時的返回艙被等離層包圍,阻隔了無數電無線電波,返回艙無法與外界通訊,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黑障區」,「黑障區」時間長約4分鐘~6分鐘,當距離地面約10公里高時,速度穩定在200米每秒,返回艙開始拋傘。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返回艙有四個降落傘,引導傘、減速傘、主降落傘和備用傘,打開降落傘也是很有講究的,依次打開引導傘、減速傘和主降落傘。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最亮眼的是引導傘,比較小不說中間還是「鏤空」的,被稱為「錐形帶傘」,引導傘只是降落傘打開的前兆,它的作用的帶出減速傘。

減速傘存在只有十幾秒鐘,但作用巨大,降低返回艙的降落速度,將速度從每秒200米降到每秒90米,減速傘被切斷後,該到主降落傘登場了。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主降落傘又名「環帆傘」,是四個降落傘中最大的一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重量約100公斤,等於三個籃球場加起來,主降落傘將速度從每秒90米降到每秒7米,每秒7米相當於人正常跑步的速度。

為了以防萬一,返回艙還準備了備用傘,如果主降落傘無法打開,那麼到達5公里高度時,備用降落傘將自動打開,這給艙天員的增加了兩層安全保障。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為了再次降速,返回艙在距離地面約1米時觸發4台推力發動機,速度降到每秒3米,以「小跑」速度著陸,著陸一刻也是返回艙切傘的一刻,但是神舟14號返回艙切傘失敗,於是只好搜救人員來代勞了。

那麼返回艙切傘步驟重要嗎?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並不是必須要完成的步驟,其實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切,切傘任務原由神舟14號航天員劉洋手動來完成,切傘按鈕就在劉洋手附近,但傘明顯沒有切斷。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其實航天員切傘操作是一個技術活,返回艙剛好著地時才切傘,這時降落傘拉著返內艙,傘繩在受力,一刀下去傘繩就斷了,切傘切早了會影響返回艙降落速度,晚了傘繩放鬆後就切割不斷了。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返回艙著地一刻之所以切傘主要是怕降落傘帶著返回艙在地面上移動和翻滾,特是在風大的情況下,降落傘可能會拖著返回艙在地面上移動,給艙內航天員帶來影響,對搜救工作造成麻煩。

但是在12月4日晚,東風著陸場算得上是「風和日麗」,沒有出現大風,視頻顯示:救援人員二個人拉著傘繩,另一人從中切斷,這證明現場沒有風或者風很小,因此,航天員切割降落傘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神14返回艙著地切傘失敗?著陸場無大風,航天員可能壓根就沒操作 - 天天要聞

可能是航天員得知東風著陸沒有大風,壓根就沒進行切傘操作,畢竟切傘操作是一個技術活,反正沒啥影響,還是留給搜救人員吧。更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結晶是無定形基元有序堆積形成晶體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過程之一。結晶過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長路徑,成核過程中自由能最高點對應的晶核尺寸被稱為臨界晶核尺寸。小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往往會在熱漲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則會進一步生長成為穩定的晶體。很多情況下,臨界晶核的形成是結晶...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說吧你有多久沒稱體重了什麼?你說你看到秤上飆升的數字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要暈倒懷疑是對稱體重這項活動嚴重過敏?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天天要聞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輯·致敬奮鬥者」系列。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齊都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家晴獲評全...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 天天要聞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一、形態特徵龍葵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間。其莖直立生長,呈圓柱形,具有縱棱紋,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漸光滑。葉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長2.5-10厘米,寬1.5-5.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69期】國 內 航 天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近日,葉培建院士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附城小學,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講堂。這場溫暖的相遇,源於葉培建院士心底的雙重牽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葉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顧問的每一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無數個日夜的...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