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光環是如何形成的?或許,這涉及一顆衛星的消亡

2022年10月14日21:18:18 科學 1429

土星光環,大約在17世紀被人類發現。之後的幾個世紀,人類對土星環充滿猜測:包括土星環的結構、形成。到了近些年,隨著人類太空探測技術的提升,人類對土星環的了解相對深入了一些——尤其是2017年,人類的探測器穿越過土星的光環帶,實錘了土星環的真實景象,為人類解開了關於土星環真相的猜想。

土星光環是如何形成的?或許,這涉及一顆衛星的消亡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在上世紀的90年代,土星環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還是一個讓人感到神秘和存在爭議的話題。記得那時候電視台很多科普節目也表示,對火星環的真相感到神奇。

人類在研究土星環的真實情況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假說,來論證土星環的誕生。

關於土星環形成,有假說認為:土星環的形成,很可能涉及到了一顆衛星的消亡。

1、無法登陸的土星

雖然從地球上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遙遠的土星,很多人會覺得土星環很美麗,也很神秘。但是,實際上,土星環主要是岩石、冰塊乃至宇宙塵埃組成的。而且這些岩石、冰塊之間彼此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只不過,地球距離土星過於遙遠,所以,在地球的視角來看,土星環似乎是一個整體。

土星雖然名義上叫土星,但是,土星上基本上沒有土地。如同火星沒有火、木星也沒有木頭一樣,土星是一顆氣態行星,主要的成分是氫,根據分析,土星的內核大體是岩石和冰。理論上說,人類對土星只能探測,但卻無法登陸——畢竟,雖然土星的核心是岩石,但是,土星的氣態狀態,意味著人類永遠無法登陸這顆星球。

土星光環是如何形成的?或許,這涉及一顆衛星的消亡 - 天天要聞

不過,雖然土星無法登陸,但是,土星卻擁有大量的衛星。截至目前為止,人類發現了82顆衛星。其中,土衛二被科學家視為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2、土星環的形成和消失

當然,迄今為止,人類對土星環的形成,尚沒有實錘證據來證明其形成過程。不過,關於土星環的猜想倒是存在不少版本。其中有個版本認為,土星環的形成,其實是基於一個衛星的毀滅。

因此,土星環的產生,也讓人感受到了天體之間的殘酷和無情。

一般認為,土星環的形成年代大概是一億年以前。當然對人類來說,1億年是十分漫長的歲月。但是對宇宙來說,1億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有分析認為,在1億多年前,土星周圍有一個衛星,叫做「蝶蛹」,這個蝶蛹星大體上是一個由水冰組成的衛星。其體積大概和冥王星差不多。

在土星和海王星的作用力下,蝶蛹在1億年前左右被作用力撕成幾個較大的碎片。同時,伴隨著土星強大的作用力,蝶蛹形成的碎片被進一步分裂,最終,這些碎片分散在土星的周邊,形成了土星環。

土星光環是如何形成的?或許,這涉及一顆衛星的消亡 - 天天要聞

當然,土星環不是起初就存在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有天文學家測算認為:大概3億年後,土星環會消失。原因還是土星的引力問題。在土星引力的效應下,土星環的岩石、冰以及宇宙塵埃一直被土星陸續吸收到土星內部。所以,伴隨著這個過程,大概3億年以後,土星環會被土星吸收掉。

對於地球來說,土星環的興衰,伴隨著地球的滄桑巨變。因為1億年前,土星環產生的時候,地球還處於恐龍時代。而3億年後,土星環消失的歲月,或許,地球上又是另一番難以想像的景象。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04時間真的在「流動」嗎?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從科學角度看,時間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我們覺得時間像一條線,從過去流向未來,我們站在中間的「現在」,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前進。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科學的力量一次次改寫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哥白尼提出「太陽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從愛因斯坦彎曲了時空的結構,到薛定諤在貓的命運中揭示量子的不確定性——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曾讓人類視野擴展了一大步。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 天天要聞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以「步入低空經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3日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行的國際低空經濟與無人系統博覽會及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吸引了國內外825家企業,攜5000多款無人機系統裝備產品進行現場展示。5月23日,參會者了解一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 天天要聞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5 月 22 日,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開始接受可在亞軌道飛行中運載小型有效載荷的「極光」(Aurora)太空無人太空梭的訂單。 該飛機可攜帶6公斤有效載荷,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台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台,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數據「有跡可循」。作者:孫敏、胡攀、張楠、楊林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