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2022年10月12日07:19:08 科學 1833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很多蛇就算是個人養殖,那也只能當做藥用而不能食用,那滑鼠蛇能夠食用嗎?這是肯定的,在我國大部分蛇肉館或者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蛇就是滑鼠蛇,當然儘管滑鼠蛇在我國分布和數量都算蛇類中比較出眾的蛇類,但是一天一頓如果是野生的滑鼠蛇那肯定是無法供應的,就算是分布再怎麼廣泛,數量在怎麼多,那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吃到滅絕,這是肯定的。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滑鼠蛇又名水南蛇水律蛇,它屬於游蛇科鼠蛇屬的一種無毒蛇,它的體型在蛇類中算是大型蛇類了,它的體長可是能夠達到兩米以上,它的蛇頭和錦蛇屬的蛇頭在外表上並沒有多大區別,身體表面呈現出淡淡的黃色,還伴隨著規則的黑色條紋,它的身材和我們熟知的烏梢蛇比較相似,都屬於頭和腰一般大小,脖子比較細。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雖然說滑鼠蛇是可以食用的,可是如果它的肉質不夠好,吃起來不香,很多人肯定也不會這麼熱衷於吃它,畢竟雖然國人之中存在這很多吃貨,但是隨著生活變好,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挑剔的。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雖然我們平時對於一些專家所作所為並不友好,但是他們的專業性還是比較強的,就像他們說吃泡麵對身體不好,不要經常吃,可是都活不下去了,不吃那怎麼辦,這裡長期吃泡麵對身體不好並沒有錯誤,可能只是沒有考慮到實際,而滑鼠蛇也是經過專家檢測的,不管是養殖還是野生的滑鼠蛇,它們的食用價值都還是比較高的,不僅舒筋活絡,還能祛風止痛,最主要的是,它們本身的肉質就比較鮮美嫩滑,所以就算不能食補,那也是一道非常不錯的美味佳肴,當然野生的滑鼠蛇是禁止捕殺的,因為早期人們的瘋狂捕殺,所以導致它們的數量一度瀕危,差點就滅絕了,現在它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然對於吃貨來說,這都不是困難,養殖滑鼠蛇也行,畢竟野生和養殖並沒有區別,而其養殖的滑鼠蛇還沒有寄生蟲,更加安全美味。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大家不要認為這種蛇能吃,那麼它的性格就是那種比較溫和的蛇類,滑鼠蛇的性格是非常兇猛的,而且因為體型的原因它們在無毒蛇這一個種類中都是可以稱王稱霸的存在,算是不好惹的。

滑鼠蛇的性格比較傲嬌,那就是它只吃自己捕殺的獵物,最愛的食物就是老鼠,一條滑鼠蛇一年可以吃掉將近兩百多隻老鼠,在廣州一些地方,人們對付老鼠從來不放葯,都是直接在地里放入滑鼠蛇,它們會順著老鼠洞鑽進去,然後捕殺老鼠,當然洞口不夠大的時候,它們也會守在洞口,然後守株待兔,這絕對是比老鼠藥還好用。

廣東一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這是真實的嗎? - 天天要聞

在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對於廣州每天消耗一噸滑鼠蛇,雖然可能沒有一噸,但是半噸那是肯定有的,不信你問問你周圍的廣東朋友,他們大多數都吃過蛇肉。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