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2022年10月10日07:43:20 科學 1690

2022年10月9日上午,中國巨樹科考隊發布數據,目前「中國第一高樹」雲南黃果冷杉的準確高度為83.4米,同時發布了巨樹等身照。

這棵中國巨樹雲南黃果冷杉也叫「大黃果冷杉」, 經過測量,它的樹齡380歲上下,仍處於健康生長階段。它的樹齡是如何測出的?它的「等身照」是如何得到的呢?一起來了解↓↓

總台記者 陳琴:現在有6位成年人用手牽手的方式合圍住中國最高的巨樹,其實它胸徑之前測量過,是207厘米。所以圍繞這棵巨樹有很多有意思的科學奧秘,我們來一同解開它。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記者:年齡是根據什麼測出來的?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王孜博士:利用現在周邊區域已經倒伏的大黃果冷杉,截取它的年輪,通過它的胸徑與年輪的比值獲取了這棵樹它對應的胸徑所對應的年齡。整體上這個樹是生長比較旺盛的大黃果冷杉,年齡應該是在380歲上下。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通過胸徑環測和實地倒木樹輪調查,巨樹胸徑達207厘米,樹齡在380歲上下,目前處於壽命周期中期。樹梢有新芽萌發,結實正常,仍處於健康生長階段。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如果不依靠無人機等特殊設備,用人的肉眼是難以企及巨樹全貌的。拍攝需要四位科考隊員的精密協作。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中國巨樹科考計劃」發起人 奚志農現在天空看起來不錯,樹鶴立雞群的樣子也出現了。現在我們從上往下的第二條等身照開始,能看到下面的河流和大面積的森林。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是「中國巨樹科考計劃」的發起人。從2018年的雲南高黎貢山的大樹杜鵑、2019年大理雲龍縣曹澗林場的鐵杉、到2021年高黎貢山72米高的禿杉,再到今年西藏察隅的83.4米高的雲南黃果冷杉,這是他的團隊第四次拍攝巨樹等身照了。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中國巨樹科考計劃」發起人 奚志農:用無人機每隔幾米拍上至少三張到六張一組照片,一段一段地掃描,最後一直到樹頂,最後再用後期把它拼接出來。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這樣得到巨樹160多張不同高度的照片後再後期拼接完成,等身照整體畫幅超過3.5億像素,可投屏於百米巨幕以展現巨樹細節。它不僅是珍貴的科普圖片,也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象徵。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 辰山中心 工程師 鍾鑫 :像很多的附生植物就生長在樹冠層的高度,它可以得以充分地接受霧氣,還有陽光水分,所以這片雲南黃果冷杉給這片森林的生態多樣性增加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83.4米!「中國第一高樹」樹齡380歲上下,仍處健康生長階段 - 天天要聞

「中國巨樹科考計劃」發起人 奚志農:我也希望藏東南這麼獨特的中國最美好的原始森林,能讓更多人看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總台記者 陳琴 徐小龍 陳福軍)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央視新聞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