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納米管的細菌使活體的光伏和感測器成為可能

2022年09月28日09:30:09 科學 1039


吞噬納米管的細菌使活體的光伏和感測器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研究人員通過將納米管包裹在蛋白質中來誘導光合細菌吸收碳納米管(Nat. Nanotechnol. 2022, DOI: 10.5281/zenodo.6777770)。該研究的作者說,這些發現可能會導致一類新的生物感測器和光伏設備,並允許對細菌細胞機制進行詳細研究。

先前已經證明細菌可以吸收其他納米材料,例如金納米顆粒和發光量子點。但科學家更喜歡使用碳納米管,因為它們在近紅外 (NIR) 波長下穩定發出熒光,該波長不會與細菌和其他細胞自然發出的波長重疊。可以長時間清晰地檢測到細胞內的納米管,這將有助於成像和感測。

科學家們已經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使用納米管來對藥物輸送和細胞代謝進行近紅外成像。但是,雖然哺乳動物細胞可以主動吞咽納米管,但細菌細胞膜更複雜,不允許納米管通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的化學工程師 Ardemis Boghossian 及其同事嘗試了幾種基於蛋白質和肽的塗層來改變納米管的表面電荷。 「細菌的外膜帶負電荷,」她說。 「當包裹在帶正電的東西中時,[納米管]能夠進入細胞內部。」

該團隊將塗覆的納米管插入藍藻中,藍藻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研究人員發現,納米管的作用就像一根電線,將細菌內部產生的電荷穿梭到外部。具有納米管的細菌菌落產生的電流是沒有納米管的細菌的 15 倍。隨著納米管濃度的增加,電流量增加,但僅限於極限。當濃度太高時,納米管往往會殺死細菌。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細菌也將納米管傳給了它們的後代。當細菌分裂時,後代會繼承納米管以及親代細胞膜的一部分。 「這種繼承的納米仿生學是一個很大的新奇事物,」Boghossian 說。 「就好像你有一個有仿生眼睛或手臂的人,讓他們的孩子繼承它。」研究人員可以使用納米管的 NIR 熒光對細菌進行分裂時進行成像。 「納米管也可以用作光學感測器來監測細菌的新陳代謝,」Boghossian 補充道。

「碳納米管是光電子學中的重要工具,」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化學家 Massimo Trotta 說。他說,這項工作表明,細菌細胞可以在不影響其生長和分裂的情況下吸收納米管。 Trotta 希望這個想法可以進一步用於開發具有「更低碳足跡和更小的環境影響」的新型細菌生物感測器和生物光伏


吞噬納米管的細菌使活體的光伏和感測器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 天天要聞

緬甸強震已致3455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5日獲悉,緬甸強震目前已造成3455人死亡、4840人受傷,214人失蹤。(總台記者 林曦)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幾個可樂瓶就可以飛上天,飛行成本居然這麼低? - 天天要聞

幾個可樂瓶就可以飛上天,飛行成本居然這麼低?

只需要在身上綁15個大可樂瓶,再加註高壓氣體和水,就可以讓人飛到10米左右的高空。這是某些嚮往天空的人提出的簡易飛行方案,但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方法不太靠譜。本期節目流言團隊就要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經過幾次小型實驗,三人測試出了空氣和水的最佳比
能短暫站立和行走 重傷雪豹「凌小蟄」最新情況 - 天天要聞

能短暫站立和行走 重傷雪豹「凌小蟄」最新情況

記者從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了解到,日前,身受重傷的小雪豹「凌小蟄」經過一個月的救治,精神和身體狀況都有所好轉,能夠短暫地站立和行走,但後肢的力量還不太強,行走和站立的時間不太長。據了解,在「凌小蟄」剛來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時候,專家檢查判斷,它可能是高空墜落導致喪失行動能力。經過救治,整...
科學家回收風力渦輪機葉片,製成強度是原來的3倍的塑料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回收風力渦輪機葉片,製成強度是原來的3倍的塑料

風能正在蓬勃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巨大的風力渦輪機由玻璃纖維增強聚合物(GFRP)組成,一旦它們達到目的,就會面臨嚴峻的回收挑戰。但是現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環保的方法來回收風力渦輪機葉片。這一過程避免了苛刻的化學物質,回收了高強度的玻璃纖維和樹脂,可以用來製造耐用的塑料。該...
無重金屬量子點實現了高速、人眼安全的激光雷達突破 - 天天要聞

無重金屬量子點實現了高速、人眼安全的激光雷達突破

激光雷達是一種使用激光脈衝計算距離的系統,類似於聲納使用聲波的方式。到達地球的光有各種各樣的頻率,其中一些對我們來說是可見的,而另一些則不是。在這些頻率中,短波紅外(SWIR)以其獨特的特性脫穎而出,使其對光探測和測距(LIDAR)系統非常有用。激光雷達是一種使用激光脈衝計算距離的系統,類似於聲納使用聲波的...
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 天天要聞

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澳大利亞國徽上是兩隻動物,左邊那個是袋鼠,大家都知道,右邊那個有人會誤認為是鴕鳥,其實它叫鴯鶓,讀音ér miáo,北京動物園裡就有,長得很像鴕鳥,它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鳥類,排名第一的當然就是鴕鳥,因為它們長得太像了,所以鴯鶓也被叫做「澳洲鴕鳥」。1932年,根據《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獨立國...
熱水和冷水一起放進冰箱,為什麼熱水能先結冰?物理學家終於有了嚴格證明 - 天天要聞

熱水和冷水一起放進冰箱,為什麼熱水能先結冰?物理學家終於有了嚴格證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圖片來源:Pixabay熱水有可能先結冰,但熱水先結冰也有點不太可能。撰文|王昱審校|不周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它們除了溫度,它們完全相同。把兩杯水同時放進冰箱,誰會先結冰?常識告訴我們應該是冷水先結冰,但1963年,還在上中學的坦尚尼亞少年埃拉斯托·姆潘巴(Erasto...
生化陰謀?美國釋放超20億隻「變異蚊子」,到底意欲何為? - 天天要聞

生化陰謀?美國釋放超20億隻「變異蚊子」,到底意欲何為?

蚊子雖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但是蚊子的泛濫,卻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它們不僅叮咬人的皮膚,讓人感到奇癢無比,更關鍵的是,通過叮咬吸血還會傳播各種疾病。肆虐非洲地區的登革熱、瘧疾等,主要就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基於此,我們才會想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