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2022年07月02日18:56:24 科學 1303

2022年7月1日《中國日報

刊發了

《內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譯文如下

↓↓↓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幾十隻麋鹿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茁壯成長。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4月份開始陸續產下了9頭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馬海波和同事都會出現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坡上。他們背著望遠鏡、帶著無人機,在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跟蹤並記錄麋鹿種群的數量、飲食和交配情況,以及收集麋鹿糞便以用於分析。

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至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今年4月,9頭小麋鹿順利出生。由於麋鹿的交配季節在6月至8月,眼下,馬海波及其同事還需要跟蹤觀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為食,在夏天也會補充水生植物,通常會在水源附近尋找食物。

2019年,國家林草局啟動了麋鹿保護計劃,以擴大麋鹿的棲息地。專家來到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後,選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來放歸麋鹿。科研人員一直利用北斗衛星定位項圈,密切跟蹤監測,實時掌握野生麋鹿種群的健康狀況。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麋鹿曾活躍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也被稱為「四不像」,頭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驢。麋鹿夏季體毛為赤銹色,在冬天則是灰色。麋鹿頸部有鬃毛,頸背上有一條黑色的縱紋,有很發達的懸蹄,行走時聲音響亮。

20世紀初,由於猖獗的狩獵、棲息地的喪失,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20世紀80年代,麋鹿從英國重歸中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的麋鹿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隻,其中有4400隻位於野外。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和湖北石首這三大麋鹿保護區。

要時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動態和健康狀況,這對馬海波和同事來說,是一項新挑戰。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馬海波會閱讀和麋鹿相關的書籍,給麋鹿專家打電話諮詢問題。據他觀察,來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蘇大豐的麋鹿種群相處非常融洽,並逐漸融合成新種群。

馬海波在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還有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記錄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相關數據。由於國家的生態保護政策和近年來的充足降雨,保護區的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野生動物,如羚羊和狍子,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麋鹿最初生活在濕地或沼澤。這是它們第一次來到寒冷的山區,保護區的冬季氣溫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浩仁塔本說。「我們的工作人員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禦寒。眼下關鍵是看幼崽們是否能適應新環境。」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研究員郭青雲說:「目前不斷增加的麋鹿數量和國內有限的棲息地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經向中國各地保護區輸送了598頭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說明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適合的棲息地。這有利於我們將來發掘更多適合麋鹿的潛在棲息地。然而,我們還需要時間去證明那邊是否已經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種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會爭奪交配權。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點也意味著麋鹿有更高的近親繁殖的可能性,這可能會導致遺傳缺陷和較低的抗病能力。這次北京和江蘇的兩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種群基因的多樣性。」郭青雲說。

來源:中國日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 天天要聞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2023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了中國科技界的巔峰時刻。在這裡,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這一獎項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象徵著國家對科學家們辛勤工作和卓越貢獻的最高認可。今年,這一殊榮由兩位科學巨擘——薛其坤院士和李德仁院士摘得,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傑出成就讓整個科技界為之矚目。地球科學的...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的崇高榮譽。2024年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漢大學的辦公室里。  本文圖均為 新華社 圖李德仁生於1939年12月,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 天天要聞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01、棕櫚鳳頭鸚鵡小時候長得並不好看,尤其是當它們沒毛的時候,來看看這些小傢伙年幼時候的狀態。02、為什麼這隻青蛙會有那麼多腿?這是因為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變異。03、色彩絢麗的兩隻海兔相擁04、這到底是個心理素質多強大的人吶05、那隻老鼠是不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 天天要聞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大河財立方消息】6月24日,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河南省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半導...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 天天要聞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科技界的盛會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7個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該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徐明厚教授團隊完成的項目「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據了解,吉林省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計12項,其中主持項目3項,參與項目9項。  其中...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 天天要聞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IT之家 6 月 24 日消息,NASA 今日宣布取消了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行走,原因是宇航服冷卻液在艙口泄漏。IT之家從 Space 獲悉,美國宇航員特雷西・考德威爾・戴森(Tracy Caldwell Dyson)和邁克・巴拉特(Mike Barratt)在美國東部時間今天上午 8 點 52 分(北京時間 20 點 52 分)被任務控制中心告知,停止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