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2022年06月29日21:12:22 科學 1914

地球是難以想像的大——即使是現代飛機,也幾乎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繞地球一周。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存在著很多關於太空的理論,試圖解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當然,關於地球形狀的理論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認為地球是平的,有的人認為地球是一棵巨大的樹榦。最後到了中世紀,人們才開始普遍認為地球是圓的。然而,由於某種原因,在19世紀後期,關於地球真正形狀的爭議,又奇怪地重生了。

雖然古希臘人被認為是第一個發現地球是圓的人,但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科學史領域,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在宗教改革期間,以及19世紀科學的進步開始威脅到宗教時,地球可能是平的想法,重新出現在了公眾的想像中。下面的內容,就是為大家收集到的一些關於地球形狀,最奇怪和最古怪的理論。即使已經有很多科學證據,都認為地球是圓的。

哥倫布認為,地球是個梨形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在沒有科學證據的情況下,被錯誤地認為是美洲大陸發現者的奴隸販子,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提出了一個關於地球形狀的創造性理論。這位探險家和種族滅絕狂人相信,地球是梨形的,甚至還有一個乳頭狀的柄。但這還不是全部!哥倫布還認為,地球乳頭狀柄的中心,就是天堂。

羅博瑟姆認為地球是扁平的圓盤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一位名叫薩繆爾·伯利·羅博瑟姆的英國天文學家,在19世紀提出了一個解釋地球形狀的有趣理論。儘管在他的時代,環球航行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但羅博瑟姆還是不相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走遍了整個英國,告訴人們地球實際上是由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陸組成的。他還認為北極是這個扁平星球的中心,在南極洲的盡頭還有一個巨大的冰崖。

弗格森認為地球是正方形的、靜止的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一位名叫奧蘭多·弗格森的南達科他州人,發表了一幅地球地圖,上面描繪了一個方形星球。它展現了一個鋸齒狀的邊緣,在那裡是南極洲的邊緣,然後地球下降到太空。他受到《聖經》詩句的啟發,在地圖的各個角落加上角度,並描繪出月亮和太陽的位置,以表示行星接收光線的方式。弗格森還附上了一張兩個人從地球上飛出去的示意圖,因為在一個像來自太陽的第三塊岩石一樣快的物體上,任何物體都不可能停留在地面上。

印度教教導信徒相信,地球是一隻巨大烏龜的一部分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對地球形態的一種解釋是,它實際上是一隻巨大宇宙龜的一部分。根據印度教的宇宙學,地球是它下半身的一部分,大氣構成它的外殼,上面的外殼則是天堂。而且,整隻海龜的各個部分都包含著宇宙。

易洛魁人也相信地球是烏龜的一部分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北美的易洛魁人講述了一個創世的故事,說第一批人類出生在一隻巨大的烏龜的背上。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女神被她憤怒的丈夫扔到了地球上,因為他得知她將生下一對雙胞胎。而當她從天上掉下來時,地球上的海洋生物拯救了她,之後她從海底收集泥土,在海龜背上創造了土地。很快,她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隨之成為了善與惡的代表。最終,兩個人打了起來,而邪惡的一方被迫永遠生活在烏龜的背上。

瑪雅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瑪雅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並且在一條大鱷魚的背上。他們同時也認為這顆行星是方形的,四個神從每個角落撐起天空。而天空則是一條巨大的蛇,有兩個頭,上面刻著星星的形狀,還有月亮和太陽。萬物之上是13層的天堂,地下是9層的地獄。

挪威人認為,地球是一棵樹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挪威人相信地球是九個世界之一,但卻是人類唯一能看得見的世界。他們稱這個世界為米德加德,並認為它的形狀像一棵樹。根據他們的信仰,米德加德是樹榦,阿斯加德是天空。這棵樹周圍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里滿是可怕的巨人,其中有一條蛇還在水中巡邏。

有人說《聖經》證明了地球是平的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西方關於地球是平的信仰,是基於《聖經》。這本聖書可以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觀點是,聖經描述了一個靜止不動的星球,它是平的,有一棵大得可以從整個星球上看到的樹。有人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那棵樹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當然,經文並沒有明確地說世界是平的,而且這也不是今天大多數基督教會的主要信仰。

有一個現代平地協會,利用替代科學來支持他們的主張

曾經的人們,曾經相信的9個,關於地球形狀的瘋狂理論 - 天天要聞

如今,地球是平的理論的信徒,不相信科學方法的證據。相反,他們利用感官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說法,即地球是平的。例如,他們認為「以太漩渦」遮蔽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些恆星,而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地球的其他地方,會看到不同夜空的原因。根據他們的觀察,他們說太陽和月亮的直徑都是32英里,陽光也會消失,因為它就像一盞燈,在某些地方不再發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