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2022年06月24日23:55:02 科學 1607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 天天要聞

▲頒獎典禮現場照片

當地時間6月23日,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

這是獎項自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重啟線下頒獎典禮,表彰了三屆共15位世界「傑出女科學家」(2020、2021、2022),30位「最具潛力女科學家」(2020、2022)。其中,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2022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 天天要聞

歐萊雅董事會主席、歐萊雅企業基金會主席安鞏(Jean-Paul Agon)(右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麗·阿祖萊(Audrey Azoulay)(左一)為胡海嵐教授(中)頒發2022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胡海嵐:科研像終點未知的馬拉松

因為在社會和情緒神經科學方面的重大發現,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院院長鬍海嵐被授予2022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她長期致力於研究社會行為和情緒的神經編碼和調控機制,特別是在抑鬱症的基礎及轉化研究中做出了創造性、系統性的成果;揭示了後天的經歷經驗可以通過重塑神經環路來改變先天的弱勢;從分子、細胞和系統等多層面對抑鬱症這一重大疾病的成因提出了新的闡釋,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鬱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胡海嵐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的第7位中國獲獎者。前面6位分別為電子顯微學家李方華、神經生物學家葉玉如、無機化學家任詠華無機化學謝毅、動物傳染病及預防獸醫學專家陳化蘭、古脊椎動物學家張彌曼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6月21日胡海嵐教授在法國科學院作專題報告

她在獲獎後表示,這同樣也是屬於中國女科學家的榮譽。希望能夠更多的年輕女性通過這個獎項了解科學、熱愛科學,成為女科學家中的一員。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女科學家獲獎。

胡海嵐也提到,在科學面前,性別是平等的,「我們提出的假說、設計的實驗和得出的結論,並不會因為我們是女性就會有更高或者更低的正確率或者成功率」。

「如果有一天女性科學家的比例達到了50%甚至更高的時候,民眾不再下意識覺得這種很特別很稀有的時候,我相信這種性別標籤就會自然消失。」胡海嵐說,「一定要強調或者抽離出這樣一種性別特徵,本身也是一種標籤化的行為」。

同時,她認為「年輕化」標籤也不宜過度強調。「媒體喜歡報道年少成名,但從科學工作來說,我們特別應該避免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科研有它自己的規律和時間。」

在她眼裡,科研就像終點未知的馬拉松。「有時候快,有時候慢,有時候有同伴一起,有時候也要一個人孤獨地堅持,但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魅力,總能讓你充滿希望。」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 天天要聞

▲胡海嵐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由歐萊雅企業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舉辦。該獎項設立於1998年,每年從全球不同地區遴選出5名女性科學家,表彰她們通過開創性工作,為解決重要科學問題所作的貢獻,並為其科研事業提供支持。

此前,由於疫情影響,該獎項被迫取消了兩屆頒獎典禮。此次頒獎典禮隆重舉行,一方面是在向世界展示這些優秀女性的非凡的貢獻和成就;另一方面也在提醒大眾,在科學界,女性「玻璃天花板」仍然存在。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希望讓全球傑出科研女性擁有一個自己的榮譽舞台、讓世界看到她們的光芒、讓她們激勵更多的女性了解科學、愛上科學、釋放潛能、追求極致、為人類健康和為世界攻克更多難題、創造更多可能、推動世界進步。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重啟線下頒獎典禮,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獎 - 天天要聞

▲獲獎女科學家合照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還有30位「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受到表彰。她們代表了應對全球重要挑戰和呼籲變革的年輕一代科學家。其中,來自西湖大學的90後科學新秀白蕊,憑藉在RNA剪接體分子機理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斬獲2020年「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在頂尖科學領域,女性仍是少數,這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並致力於改善。」作為獲獎代表,2020年「世界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伊迪絲-赫德(Edith Heard)教授在發言中強調,科學需要更多女性加入。

「科學的世界需要多元和包容,科學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無論性別、國籍、種族或文化。多元可以為創新和績效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團隊中有更多女性參與,會有助於創造更好的結果、更豐富的創造力和更多的可能性。」她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