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2021年10月15日13:32:07 科學 1491

2019年的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造訪了月球背面,在鵲橋中繼衛星的輔助之下,對這片人類從未涉足的空間開展了大量科研工作。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後來發表的有關的玉兔二號科研成果的成果集中,首次披露了玉兔二號在月背發現神秘彩色物質的始末,並且跟據這坨物質對月球內部結構進行了一定的推測。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玉兔二號降落地點

2019年7月28日,玉兔完成了一個月晝的科研任務之後,即將進入月夜的休眠狀態。地面專家組完成了這一天的視頻數據的分析整理陸陸續續都回家了,操作員按照調理調節攝像頭觀察四周環境安全與否,準備進入休眠,突然一位操作員說道:

快看,邊上那個撞擊坑好像有什麼東西。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神秘物質位置

調節指令迅速地從地面站經由中繼衛星傳到玉兔二號上,經過兩秒的延遲之後,玉兔二號將撞擊坑中的圖像返回控制大廳,一坨五顏六色的膠狀物呈現在控制大屏幕上。

當時,專家組的專家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玉兔二號失去太陽能量也即將進入休眠狀態,再加上第二天玉兔二號的科研任務也安排得滿滿當當,到底要不要因為這個突發情況修改計劃,操作人員也犯了難。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消息很快彙報到了型號總師的手裡,專家們也接到了第一手資料。一開始專家們並沒有提起什麼興趣,因為玉兔號在第一月晝的時候已經發現了不少這種現象,陽光在月球岩石表面發生複雜散射之後,就會在攝像頭上呈現出一坨五顏六色的光斑,屬於正常的光學現象。

可是,就在操作員切換了另一個位置的輔助攝像頭之後,這坨物質還是老樣子——膠狀物在太陽的餘暉之下泛著白色,仔細看邊緣還能看到不少彩色的光斑。這個狀況彙報上去之後,不到一個小時專家組就打來電話:

我的天!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能不能明天就開始探測?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負責玉兔二號的地面基站

在簡單的討論會議之後,地面控制中心決定修改第二天的探測計劃,將這個神秘物質的探測提到下一個月晝的上午立刻進行。

也不怪專家們這麼激動,雖說美國和前蘇聯都發射了不少月球探測器,但是這些探測器都集中在月球正面,由於潮汐鎖定月球背面一直在背離地球的方向,簡直是一片未經探索的藍海。

而且,目前對於月球的研究僅限於月球表面由斜長石礦物構成,對於較深的月幔構成簡直是一無所知。

現在看起來玉兔二號就面臨著這樣一個一探月球內部構成的機會,專家組怎麼能讓這個機會這麼溜走。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之前美蘇的月球照片都是以灰色的斜長石為主

但是探測任務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神秘物質處於一個撞擊坑的正中,坑壁的坡度超過30°,如果一意孤行靠近神秘物質,月球車有可能直接翻車。

專家組想使用玉兔二號自帶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直接進行分析,由於光譜儀的位置比較偏月球車的中間,這個動作甚至會使月球車的前輪直接懸空。

操作員駁回了直接接近的計劃,主要還是擔心撞擊坑周圍的濺射物結構鬆散,萬一發生滑坡事故,可沒人能上去把月球車扶起來。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撞擊坑近照

第一次保守的靠近探測由於陰影問題失敗後,雙方又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狀態。

一方面不願意放棄這個人類首次的重大發現,一方面就擔心月球車了尥蹶子導致任務失敗。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給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打來電話,陳述這個發現的重大意義:月球起源一直一個未解之謎,這個撞擊坑給月幔開了一個小口子,是窺看月球結構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希望控制中心能儘力配合。

一次簡單快速的會議之後,控制中心拍板:在保證月球車安全的前提下,盡全力給專家們搞到數據。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玉兔二號的軸距很小,再加上重心高確實容易翻車

分析了撞擊坑的結構之後,操控員制定了一個新的操作計劃。月球車先是進行了一個80°的大轉彎,轉向了坡度較緩的一側,再用前輪嘗試壓了一下撞擊坑的邊緣,根據車轍印判斷撞擊坑邊緣滑坡風險較低,最後一次短促的的操作,將紅外線光譜儀正正地遞到了神秘物質的正上方。

物質的光譜掃描信息,在一秒鐘的延遲後湧入地面控制中心,專家組立刻開展了相關物質分析工作。分析結果證明這些物質確實與月球表面的物質的光譜數據有明顯的不同,很有可能來自月球地底。

對高質量光譜信息的進一步分析之後,專家們確定了這些物質主要是由低鈣輝石和橄欖石混合物構成,可能來源於月球的上月幔部分,這給爭論多年的月球成因指明了方向。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橄欖石隕石

有科學家認為月球是一顆自然形成的星球,和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一樣,都存在於岩漿海洋階段。在這個階段,較輕的斜長石物質上浮形成了現在的月表而低鈣輝石和橄欖石這種密度較大的物質沉在斜長石下面,構成了月球的上月幔。

玉兔二號在撞擊坑發現低鈣輝石和橄欖石等物質這個觀點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從更加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個發現有可能影響我們對月球內部結構的形成和演化的許多理解。

披露中國發現月背的神秘物質始末,美俄都沒見過,有關月球起源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警惕藍天下的「隱形殺手」!嚴重可致肺氣腫→ - 天天要聞

警惕藍天下的「隱形殺手」!嚴重可致肺氣腫→

進入夏季陽光明媚的日子多了起來但看似沒有污染的藍天下可能隱藏著「健康殺手」——臭氧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消息5月下半月華北中南部和成都平原部分城市可能出現臭氧中度污染西北地區北部和西部受沙塵天氣影響可能出現中至重度污染什麼是臭氧?臭氧在什麼時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出新型彈性合金,溫度變化達普通金屬20倍 - 天天要聞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出新型彈性合金,溫度變化達普通金屬20倍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一款新型彈性合金Ti₇₈Nb₂₂,該材料具備高效固態制熱效能,而且在彈性變形過程中所表現的可逆溫度變化能力,為普通金屬的20倍,為傳統的蒸氣壓縮製冷和熱泵技術提供環保的綠色替代方案。港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教授孫慶平(左)及研究助理教授黎橋(右)展示其團...
絕密檔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蹤熱潮 - 天天要聞

絕密檔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蹤熱潮

位於阿拉斯加中部的海斯山,近期因一份解密的美國中情局(CIA)文件成為全球外星文明研究者的焦點。這座海拔8000英尺的雪山地處被稱為「阿拉斯加三角」的神秘區域,過去半個世紀記錄到超過2000起離奇失蹤事件與數百次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隨著解密文件提及「外星基地」的存在,這座終年積雪的山峰正吸引著探險者、陰謀論者...
哥倫比亞驚現無接縫金屬球體,外星科技還是人類傑作? - 天天要聞

哥倫比亞驚現無接縫金屬球體,外星科技還是人類傑作?

2025年3月,哥倫比亞布加鎮上空出現的一顆神秘金屬球體引發全球關注。這顆表面無任何焊接痕迹的三層球體被目擊者拍攝到飛行軌跡後墜落地面,當地研究者何塞·路易斯·貝拉斯克斯認為其可能具備外星科技特徵,而科學家朱莉婭·莫斯布里奇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需謹慎驗證其來源。這一發現再次將公眾視線引向天空中的未解之謎...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