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2021年09月06日19:49:02 科學 1934

又是雲南!2021年雲南稀缺野生動物活動,可以說是「霸榜」了!真的是太多了,什麼五爪金龍印度野牛等等,這些都是在雲南地區出現的。而雲南地區的首次發現物種也再次出現,這足以說明雲南真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區,野生動植物真的是太多了,這也算是大家在關注「雲南北遷大象」的同時,對雲南一些新稀缺物種的探索與發現——對環境變化的一個肯定。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本次是在雲南龍陵發現比較稀缺性的物種,是首次發現球蘭屬植物「緬甸球蘭」,可以說太罕見了,本身該植物在我國就不多,並且僅限於雲南地區,下面我們看看。

2021年雲南的野生動物頻現,到底有多豐富?

我就簡單說明下上面說的五爪金龍,印度野牛等生物,在2021年5月,雲南一次性發現了兩隻「五爪金龍」,當然發現也並非是容易的事情,是科研人員們經過4天的蹲守,才拍到「五爪金龍」活動的珍貴畫面,該物種還有「巨蜥、四腳蛇、鱗蟲、大四腳蛇」等說法,一般體全長在1.4米左右,體重在20到30千克,我國雲南只是分布的其中之一。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而除了雲南之外,在廣西,海南等地也有少數分布,但是整體數量並不多,它的學名叫「圓鼻巨蜥」,該物種屬於極危狀態。一般生活在河漏,水流區域,壽命可達150年,這就是「五爪金龍」,然後再來看看印度野牛。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雲南現世界體型最大的牛——印度野牛出現在雲南,也是非常罕見的,並且2021年8月所拍到的還是印度野牛幼崽——屬於首次拍到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幼崽,這就更加罕見了,該物種僅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地區。不過由於它的外貌原因,人類對它的保護可以說並不大,2021年數據顯示,種群數量不足200頭,所以在雲南看到也非常罕見。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很多人看到印度野牛,第一反應就是「肉太多了」,「肉質太好了」,如果不進行保護,大概率就會滅絕。而在我國保護的地位比較高,屬於一級保護物種,所以大家不要有小心眼了。印度野牛也叫白肢野牛,而2021年以來,我國發現它的足跡不多,上一次還是在西雙版納棲息地看到過。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印度野牛在科學記錄之中,成年雄性野牛體重可達1噸半,也就是最重可達1.5噸,所以相當的大,我們也期待未來好好對該物種進行保護,這就是簡單的介紹了雲南發現的兩種生物,所以這直接說明了雲南的稀缺生物種群非常多。而這次發現又「不得了」了。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

緬甸球蘭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確實該物種在我國也很稀缺,也僅在雲南地區出現過,之前在雲南的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景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過。

這次在雲南龍陵是首次發現,是在雲南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無意之中,野外巡護的時候發現的。該植物屬於多肉植物,半灌木性,黃色花冠呈五角星狀,也就是像五角星,略包裹,粉紅色副花冠呈星狀,花朵還帶有淡淡的檸檬香味。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它的基本情況,說白了,重點的外貌特點,就是它的黃色小花為「五角星」的狀態,在發現的時候,巡護人員也不確定,最後經過植物園的專家譚運洪鑒定之後,確定了它為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緬甸球蘭,這也是龍陵縣縣域內首次發現,也就是第一次發現了這種植物。這次的發現,讓龍陵的保護區球蘭屬植物家族添加一位「新成員」。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球蘭屬植物由原來9種增至現在的10種,在中國植物分布圖上又多了一個分布點了,發現之後,但分布點也不多,僅雲南3處分布,當然,在全國也僅這3處,所以還是比較稀缺。大家要知道,它成為中國新記錄物種是在2019年才被確定了,所以年限也不是很長。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緬甸球蘭第1次發現,意味著什麼?

其實直接性的因素,還是說明了生態環境真的變好了,只有環境變好了,該植物才可能出現。當然,作為「動植物王國」稱號的雲南,這也是環境好的一種象徵。根據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雲南的林地面積已經增加到了4.24億畝,森林蓄積量增加到20.6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04%,所以相當的高。

又是雲南!龍陵首次發現緬甸球蘭,全國僅3處分布,花朵像五角星 - 天天要聞

而整個雲南的野生動植物也非常多,為全國之冠,其中鳥類793種,佔63.7%,獸類300種,佔51.1%等等,而植物也不少,全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佔60%以上,這些數據足以證明雲南的生物種群很多。所以,雲南算是我國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生存地。所以未來還可以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維護,雲南還可能看到更多,也將可能成為世界野生動植物群的中心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