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2021年07月27日20:37:52 科學 1601


十年前,美國打造了一紙沃爾夫條款,在國際空間站建造項目上將中國排除在外,美國的目的是為了限制中國航天領域的發展,但讓美國人大吃一驚的是,中國的航天實力和技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絕境之下,中國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雖然這條道路很艱辛很漫長,但當豐收時一切艱苦都煙消雲散。從嫦娥一號探索月球到祝融一號探索火星,再到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建立,中國用事實證明了我們不需要依賴其他國家的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兩個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和天宮空間站,而國際空間站面臨退役,這讓不少歐美國家面子里子都掛不住,他們更擔憂的是最後將無空間站可用。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美國航天局求合作,還向中國提條件,中國是不會同意的

7月23日,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稱,美國正在和中國進行一場「太空競賽」,中國在推進太空計劃時「非常積極」,並且在過去幾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假惺惺的說完好話之後,這位局長的態度發生大轉變,他批評了中國人「不能容忍對他們太空計劃的任何審查」,「他們非常死板」。如果中國「夠開放」,能夠接受美國的審查,那麼他就會支持中美太空合作。更諷刺的是納爾遜在6月23日還在支持排斥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沃爾夫條款永久化。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尼爾森:美國理應做第一,支持沃爾夫條款永久化

尼爾森在聽證會上表示,稱他支持美國沃爾夫條款永久化,美國共和黨議員沃爾茲向尼爾森提出了「你同意美國將不再保持第一名的地位嗎?」沃爾茲還列舉了近期中國在太空方面取得的成績,尼爾森面對這樣的提問,沒有遲疑片刻,將「美國理應做第一」脫口而出,而尼爾森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做法就是向國會伸手要錢,他認為只有預算多了,美國的航天事業才能發展得更好,而委員會主席伯尼斯·約翰遜也贊成尼爾僧的觀點,讓NASA的預算增加,使美國與中國開展更好的競爭。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如今該著急的是美國,因為國際空間站即將面臨退役,屆時美國將沒有空間站可用,美國也申請了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合作使用權,但很遺憾的是美國的技術要求並沒有達到中國標準,因此而被拒之門外,所以美國又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來求「合作」,中國有大國風範,但我們為何要無故接受美國的審查。很明顯是美國想搭上中國航天技術的快車,但又無法放下身段好好說話,就出現了這樣扮豬吃老虎的尷尬局面。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

沃爾夫條款是由共和黨國會議員,擔憂美國航天局與中國合作會損害美國國家利益,而在預算案中加入的條款,該條款由共和黨議員沃爾夫提出,因此這項條款也被稱作沃爾夫條款,條款要求美國不得與中國或有中方背景的機構合作,沃爾夫十分關注中國太空發展計劃的本質與目標,所以沃爾夫和其他三位議員強烈反對任何美國NASA與中國合作的計劃,不僅如此,這個條款還禁止NASA出資邀請中國官員訪美,還取消了已允諾給予中國記者的採訪通行證,因此中國記者無法向其他國家的記者一樣參加航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也無法到現場觀看太空梭升空。

在美國的阻攔之下,其他國家與中國在航天技術的交流也停止了,美國立下法律條款就是為了防止損害美國的利益,而如今美國卻想再次「知法犯法」與中國在航天技術上開展合作,美國為何總在自相矛盾。現在沃爾夫條款很明確的顯現了負面影響,如果沒有沃爾夫條款的存在,中美兩者之間合作是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的。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NASA前局長博爾登:沃爾夫條款應該廢除

與NASA現任局長尼爾森觀點不同,NASA前任局長博爾登認為沃爾夫條款應該廢除。前NASA局長博爾登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沃爾夫條款限制NASA與同行交流,沒有好處,期待國會廢除該條款。因為沃爾夫條款,NASA失去了與中國航天局在技術上的交流,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悲劇,因為科學研究已經被政治化,科學家們想做的只是探索太空而不是成為政治對抗的條件。

在沃爾夫條款的約束之下,美國依舊伸出了長臂猿,此前美國就曾向中國索要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軌道數據,要求中方共享數據,在中方要求美方先提供美方探測數據時,中方才將數據傳輸給美方,但實際上,共享數據保障航行安全本是航天機構的常規合作,但由於沃爾夫條款的存在,NASA並不能與中方和有中方背景的任何機構有任何航天技術的交流,共享數據能夠確保彼此的航天器之間不會發生碰撞,也不會妨礙到任何一方的工作,但沃爾夫條款的存在阻隔了這一切。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NASA將成為中美重啟合作的突破口之一

美國多次罔顧沃爾夫條款向中國索要嫦娥號和天問一號的探測數據,想必美國確實是十分擔憂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根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近期可能尋求將NASA作為中美重啟合作的突破口之一,博爾登也強調,NASA能與俄羅斯航天機構保持既競爭又良好合作的關係,應該也能與中國同行找到中美合作的可行通路。如今的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並不能算是業內第一,美國沒有自己的空間站,中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要想有空間站可用,美國就必須尋求與中國的合作,而在合作之前,美國必須先廢除沃爾夫條款。

美國NASA又要「知法犯法」:中國若是接受審查,支持雙方交流 - 天天要聞

中美之間不僅僅只有競爭,美國通常將合作忽略,用競爭和一家獨大的態度將合作所帶來的雙贏效應拋之腦後,現在是美國需要中國方面的幫助,那麼美國就需要放下身段,帶著誠心向中國發出合作邀請,首先,美國需要廢除沃爾夫條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慧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慧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慧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慧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慧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著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著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著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晶元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介面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介面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