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短腿變長直腿,醫生「乾坤大挪移」治好骨折後遺症

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荊彤 黃玉成

家住黃石的郭女士(化姓)因左腿骨折後遺症導致兩條腿長度不一,不僅跛行,走路時受傷部位還疼痛難忍,她在女兒的建議下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諮詢。經過手術,郭女士高低腿和疼痛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我打算減肥,把生病胖起來的肉都減下去,過正常健康的生活。」郭女士手術後說。

兩次骨折,女子落下o型腿後遺症

郭女士今年55歲,在老家黃石經營著一家副食店。4年前,她因意外摔倒而左膝蓋脛骨平台骨折,在當地醫院經手術加鋼板固定後,郭女士仍感到疼痛。「當時躺了很久,小腿上也留下一道30厘米的長疤。」郭女士說。不到一年,郭女士在擦窗戶時再次摔傷,檢查後發現又是左膝蓋股骨骨折,但第一次手術的痛苦經歷讓她選擇保守治療。不料,郭女士的左腿逐漸變形內翻,長成了o型腿,不僅形狀變了,而且一動腿便生疼,跛行50米都不行。「進貨、搬貨都不方便,後來連做家務都困難。」郭女士的疼痛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

今年3月,疼痛難忍的郭女士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表示兩次骨折剛好在左膝的上下部位,第一次骨折的脛骨平台在下,第二次骨折的股骨在上。由於郭女士股骨骨折後選擇保守治療,股骨畸形癒合後形成膝內翻(o型腿),郭女士行走時的力全部壓在左膝脛骨內側平台上,即第一次骨折的地方,久而久之,她的左膝勞損嚴重,需要換掉整個膝關節。

聽到需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郭女士打了退堂鼓。4月13日,郭女士在女兒的建議下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創傷骨科中心。該中心主任醫師焦競接診後,經過詳細檢查,發現郭女士左膝內翻30度,且左腿比右腿短3厘米,但膝關節外側軟骨質量良好,可以通過矯形手術改善力線,解決跛行和疼痛問題,無需換掉膝關節。

內外側多平面半開半閉方案,既可以避免骨缺損,又可以恢復患肢長度

3d輔助,醫生巧用「乾坤大挪移」改善力線

「正常人的股骨頭中心、膝關節中心和踝關節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手術就是把偏離的膝關節力線拉回來。」焦競對著檢查結果,一邊畫力線一邊向郭女士講解。他表示,矯形有外固定架和鋼板內固定兩種方案。雖然可以微創行外固定架矯形,但外固定架需要在體外佩戴較長時間,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傳統內固定方案要麼需要撐開骨頭,但郭女士畸形的角度過大,撐開後骨頭間會有2.5厘米縫隙,遠超1.5厘米的骨缺損癒合正常值;要麼通過截骨,讓長度變短來改變力線,但郭女士的左腿本就短3厘米,導致跛行,再截骨變短的方案顯然不行。

兩難下,創傷骨科中心團隊對郭女士的下肢力線片進行數字化處理,在電腦上重建出下肢骨骼的模擬圖像,通過反覆精確測算後,為她設計出內外側多平面半開半閉的截骨方式,將股骨外側截下來的骨塊「乾坤大挪移」到內側撐開缺損的區域,在恢復力線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骨缺損和恢復左腿長度。

焦競查看患者的恢復情況

方案確定後,團隊通過術前模擬,設計好了截骨導板,以確保術中成功對畸形處進行三個平面的截骨操作。4月25日,手術中通過使用3d列印的截骨導板順利完成截骨方案,矯形成功後的術中檢測與術前設計完全一致。4月28日,郭女士在助步器的幫助下成功下床活動。「雙腳落地的一瞬間就能感覺到人是直的,兩條腿一樣長了。」郭女士說。經過幾天的活動,郭女士表示手術後走路不跛了,膝蓋也不疼了,後悔真該早點來手術,也可以早點恢復正常生活。

焦競表示,膝關節周圍骨折治療不當時容易畸形癒合,導致膝關節活動時疼痛,走路跛行。部分患者往往覺得可以忍受而不願就醫治療,時間長了則會導致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而實際上,在畸形早期還沒有或剛出現創傷性關節炎時,醫生是可以通過各種截骨矯形的辦法來保住患者的膝關節,完全可以避免晚期進行關節置換導致關節功能部分丟失。對於這類患者,通過截骨恢復其下肢力線,可以讓患者更早、更好的恢復到生活中去。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