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心理諮詢:不能對抑鬱症患者講的十句扎心話,你有講過嗎?

在工作中,我經常被抑鬱症患者的家屬提問,說自己很想協助患者快點好起來,但真的不知道哪句話該講,哪句話不該講?

很想開解他,又怕一不小心刺激到他那敏感的心臟,就更麻煩了。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對我說,他們與家人的溝通充滿了不愉快。一邊是抑鬱症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一邊是身邊人的不解、批評、數落,讓他們的心情雪上加霜。

由此可見,不少人用盡辦法想幫患者,可往往適得其反,給患者的傷口上撒鹽。

下面我列舉了容易衝口而出,卻又會傷到患者的十句話,歸屬於三種類型:雞湯類、評價類、施壓類。

一,雞湯型

「振作起來吧,明天會更好。」

「不要讓情緒控制你,你要戰勝它!」

「開心一些啊,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這些雞湯,讓抑鬱症患者聽了毫無感覺,他會覺得你根本不懂他。

其實,他們了解的雞湯比你多得多,只是毫無幫助。因為,抑鬱症不是一件可以用意志力解決的事情。

二、評價類

「你就是太閑了,總是胡思亂想。」

「你就是太脆弱了,如果夠堅強的話,那些都不是事。」

「你太敏感了,要放寬心態。」

抑鬱的人聽了這些評價,他會感覺更糟糕了。他本來就常常自我否定,這些話就是告訴他,他有多麼不好。

勸抑鬱症患者「要堅強,別多想」,無異於對一個燒傷患者說:「你別感覺到痛」一樣徒勞。

三、施壓類

「想一想愛你的親人們,你要為他們好起來。」

「你要是想睡肯定能睡著,自己不努力怎麼能好呢?」

「你比別人幸福多了,怎麼就抑鬱了呢?」

「你如果再不好起來,我也要崩潰了。」

施壓的語言會讓抑鬱者更加痛苦。因為他們本身就擅長於自我施壓,習慣於比較,很容易愧疚,這些話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其實,覺得患者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是個大的誤解,他們已經非常努力了,這份努力甚至成為抑鬱症的病根之一。

作為患者家屬,以上三種類型的話,都不會對患者的心理有所幫助,還容易刺激到他。

那麼,能說什麼呢?抑鬱症是心理疾病,治療需要時間和過程。

作為身邊人,最溫暖的不過是陪患者安心走過這段路,不責怪、不施壓、不講大道理。

最佳的表達是理解、共情、接納、支持,如果做不到,默默的陪伴和傾聽,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話,你有聽過或講過嗎?歡迎留言分享。

本期專家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諮詢師、心靈療愈師——鄭啟涓

鄭啟涓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諮詢師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國家婚姻諮詢師

·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師

·兒童心理指導師

·高級催眠師

·心靈療愈師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廣東省心理學學會會員

·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會員

·廣州市廣播電台情感欄目特邀心理顧問

·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指定心理顧問

·《羊城晚報》、《羊城地鐵報》、《現代育兒周刊》、《都市人·成長》邀請心理專家

end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