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吃鹽利健康

受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影響,最近很多人都在搶購食用鹽。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吃含碘鹽可預防核輻射。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可這樣做。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碘含量》規定,加碘食鹽中的碘含量為每公斤20~30毫克。通常,在核污染事故中,人體攝入放射性碘,主要蓄積在甲狀腺內,發生初期為了保護甲狀腺需要1次攝入「穩定碘」100毫克。這相當於1次攝入3~5千克食用碘鹽。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確提出「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如果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各個臟器造成嚴重的負擔,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腎病,嚴重者可能造成脫水,甚至死亡。因此,通過食用含碘鹽防核輻射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鹽是生活中最為常用的調味品之一,為減少高鹽飲食帶來的危害,烹飪過程中要做到少鹽。

怎樣做能確保減鹽不減味,兼顧美味與健康呢?

做菜的時候建議使用定量鹽勺控制放鹽量。少用醬油、味精、雞精豆瓣醬等含鹽量高的調味品,可以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

待菜品出鍋前再放鹽,使鹽附著在食材的表面。

日常少吃含鹽量高的食物,比如鹹菜、加工熟食肉類和罐頭食品等。

另外,許多食品雖然吃起來口感不咸,但實際上鈉含量卻很高,比如果脯蜜餞、乾果零食、餅乾、麵包等。因此,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要閱讀營養成分表,儘可能選擇鈉鹽含量低的食品。

同時,也可以選擇標有「低鹽」「少鹽」或「無鹽」的食品。


減鹽需要一步步來,讓味蕾感受和適應不同食物的自然風味,對鹹味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