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才是最好的祛濕方法,中醫教你補陽大法,蒸干一身濕氣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吃的都比較的豐富,重口味,你像滿大街的燒烤,火鍋,冷飲,炸雞等等。雖然這些食物吃的時候一時爽,但對我們脾胃的損害是不可疏忽的,導致現在好多人都有濕氣重的表現。你像生活中,總是感到四肢困重,倦怠乏力,好嗜睡,沒精神,消化差,經常的腹脹腹瀉,大便還黏膩費手紙,頭一天不洗就油乎乎的等等。也有不少人知道自己濕氣重,但用了很多健脾祛濕的方法,卻沒什麼效果。濕氣還是反反覆復的。

中醫認為:濕邪屬陰,為陰邪,非溫不化。所以我們來增加溫性就可以了,那溫呢來自陽氣,所以祛濕最好的辦法就是補陽。而陽氣主要來自於脾陽和腎陽,因為腎陽是陽氣的根本,而脾也靠著脾陽的推動來運化水谷精微。

另外,濕為陰邪,會損傷我們的陽氣,所以濕氣重的朋友,會有陽虛的表現。同樣,陽虛的朋友也多多少少會帶點濕氣。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個方子:清代名醫吳鞠通的鹿附湯。這個方子對於寒濕之邪,久濕不治導致的各種癥狀具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由鹿茸,附子,草果菟絲子茯苓組成。其中鹿茸可以補陽脈之海,也就是督脈,它掌管著我們一身之陽經,調節著全身陽經氣血。而附子、菟絲子,可以補益腎陽,溫陽散寒。草果,可以喚醒我們的脾陽,茯苓可以健脾祛濕,並且和附子搭配,可以開膀胱,利小便。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體內是濕熱,或者是痰濕、陰虛夾濕等情況,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