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2025年04月13日20:30:42 健康 6601

本周末天氣變化劇烈,雷電、暴雨、大風、沙塵紛紛登場。在重慶,一場雷電暴雨過後,一些人突然出現了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當天夜間,重慶各大醫院急診患者開始驟增。為何同一時間會有這麼多癥狀相似的患者前來就診呢?

4月11日凌晨開始,重慶多地迎來雷暴天氣。截至11日早上6點,重慶當天雷電活動次數超過6000次。隆隆雷聲中,重慶各大醫院急診科也經歷了異常繁忙的一夜。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經醫生診斷,醫院急診科患者人數增多與雨後花粉濃度過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關。4月11日凌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短短4小時共接診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 萬東:短短的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收到100多名咳嗽、氣緊、呼吸困難的患者。結合當前的這個情況,我們考慮到這個是雷暴哮喘引發了,我們馬上就啟動了我們的應急預案。然後我們的急診專家、呼吸科的專家共同就趕到現場來,對患者進行分級分層處理。

截至凌晨5點,經過緊張地通宵急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全部轉危為安。

花粉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危險因素

雷電和花粉,看上去毫無關聯,為什麼加在一起就變成了「雷暴哮喘」?雷暴哮喘有什麼癥狀?又該如何防治呢?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氣中或緊隨其後出現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或加重,多發生在花粉季節。在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哮喘的大規模暴發,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喘息氣促、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 萬東:雷暴天氣這個氣流的變化,它將那個地面的大量的花粉、菌絲孢子沖向空中,然後通過雨水浸泡就迸發出來一些小的顆粒,小的顆粒就直接進入氣道,然後刺激到我們的氣道,咳嗽、呼吸困難就表現出來。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當出現雷暴哮喘相關癥狀後,患者可第一時間選擇抗過敏藥物和抗炎、擴張支氣管藥物,再配合使用一些止咳等對症藥物,如果用藥後癥狀不能緩解或者持續加重,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雷暴哮喘病史患者;有哮喘史且對花粉或黴菌過敏患者;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過敏性疾病家族史患者。其中,花粉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最敏感的危險因素。

暴雨雷電天氣 如何預防過敏?

據了解,在過去的30多年裡,全球範圍內與雷暴相關嚴重哮喘發作事件的報道逐年增加。那麼,暴雨雷電天氣里該如何預防過敏呢?

專家建議,雷暴發生時盡量關好門窗,待在室內,減少花粉暴露;雷雨後也要待在室內一段時間。患者應積極治療花粉過敏症,形成對花粉過敏原的「脫敏」,預防過敏性哮喘發生。過敏人群可提前準備治療過敏和哮喘的藥物,避免意外發生。戶外歸來可用鹽水或清水沖洗鼻腔及面部;若條件允許可在家中使用空氣凈化器。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專家提醒,當前仍是致敏花粉傳播高峰期,恰逢近期強對流天氣頻發,過敏體質人群在雷雨天應盡量減少外出,必要時佩戴口罩,並隨身攜帶應急藥物,若癥狀加重則需及時就醫。

 (央視新聞客戶端)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資料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 天天要聞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我媽有糖尿病快十年了,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 天天要聞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近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在帶來效率革命的同時,也暴露出隱私泄露、歧視偏見、演算法濫用等倫理問題。當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人類能否對其託付生命健康?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 天天要聞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都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三種疾病癥狀相似,許多家長常常難以判斷。今天,我們教您如何分辨它們。5歲的明明早上起床時突然開始頻繁打噴嚏,伴有清水樣鼻涕,輕微發熱至37.8攝氏度。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 天天要聞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5月5日話題#女生曬照被網友看出血管瘤#衝上熱搜綜合揚子晚報消息今年4月,重慶一位女生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用手電筒照手上血管的照片並配文「光穿過了我的手發現了我另一個小心臟」沒想到照片發布後有眼尖的網友提醒她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她就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血管瘤隨後,該女生髮文「感謝網友救命」消息引發關注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