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2025年05月25日15:42:11 健康 1978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

「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

「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

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這不是個別現象。很多患者一聽說要做放療,第一時間不是配合,而是逃避。哪怕CT、病理都擺在眼前,哪怕腫瘤已經壓迫氣管了,哪怕醫生苦口婆心講解了半天,最後一句還是:「我再考慮一下。」

有時候恨不得拿出病灶模型、顯微鏡、甚至三維動畫片段來「現身說法」,可惜效果依舊有限。

說實話,放療這項技術,明明是現代醫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但在大眾心中,幾乎常年處於「有點像酷刑」的誤解狀態。你說它是救命的,它聽著像地獄火;你說它精準控制,它腦補出核爆現場。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先別急著否定患者的恐懼。

這個「敬而遠之」的反應,從某種程度上也不是空穴來風。放療確實有副作用,有些人確實掉頭髮、皮膚變黑、吃不下飯,甚至體力大不如前。但問題是:這就像你說不坐飛機是因為「我怕墜機」,你怕的不是放療,是你不了解它。

放療,其實就是「定點爆破」。它不動刀、不出血,但用的是「看不見」的能量。就像你手機里的電磁波一樣悄無聲息,但能精準殺傷。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它的原理是用高能的射線(常見的是X射線或電子束)打擊腫瘤細胞的DNA,讓它們無法分裂繁殖,逐漸「自我滅亡」。

現在的問題是,大部分人對放療的認知,還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甚至是民間故事級別的「傳說」層面。很多人以為放療就是「用火烤腫瘤」,這個認知大概跟以為MRI能「吸鐵」是一個水平。

但現實是,現代放療技術已經進入「毫米級精度」的時代。像調強放療(IMRT)、圖像引導放療(IGRT)、質子放療這些技術,已經能做到對腫瘤「精準打擊、鄰近組織盡量保護」。簡單說,就是「打得准、打得狠、不誤傷」。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你以為放療是「全身照射」?不。現代放療講究「靶區」概念,就像狙擊手鎖定目標。醫生會根據影像學資料,三維重建腫瘤的形態、位置、深度,然後制定計劃。照射的時候,機器會圍繞病人旋轉,把射線集中在腫瘤上,正常組織盡量避開。

但為什麼還有人怕?

說白了,是信息落差太大。很多人依然以為「放療傷元氣」、「放療會讓人變傻」、「放療後就不能生孩子」。這些傳言,有些是誤解,有些則是過去設備不先進、技術不成熟時的真實經歷,但今天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比如「放療掉頭髮」這件事,首先它要看部位——頭頸部腫瘤放療可能會掉,但腹部放療呢?不會。再比如「放療讓人虛弱」,那是因為腫瘤本身就在消耗你體力,好比你家水管漏水了,你卻怪水龍頭出水太小。

很多患者以為放療是「最後一步」,其實在很多癌種里,它是「第一線治療」。像鼻咽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放療的地位不輸手術。而且有些部位,不適合開刀的(比如腦部、脊柱),放療反而成了首選。

你可能想不到,中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超400萬例,適合放療的患者佔比約70%,但真正接受放療的不到30%。這背後,除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更大的問題是——認知滯後。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放療為什麼聽起來那麼「高冷」?

因為它不在傳統醫學的語境里。你很難把它和「湯藥調理」、「針炙艾灸」放在一個框架里理解。它不像手術刀那樣「看得見」,不像化療那樣「立竿見影」。它更像一種「沉默的力量」,慢慢滲透、逐漸見效。

有人說,放療像「用光打架」。這個比喻不錯。但我更願意說,放療像「用時間和技術博弈命運」。它不是猛葯,而是精雕細琢。它不是靠一錘定音,而是靠每一次精準照射,一點點清除病灶。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當然,它也不是萬能的。放療也有副作用,也有禁忌症,也需要個體化調整。放療不是萬能鑰匙,它需要配合影像科、病理科、腫瘤內科、營養科多學科協作。它像一個團隊中的狙擊手,需要情報、需要配合、需要精準執行。

我們這個時代,科技進步飛快,可人們對癌症的恐懼卻始終如一。你問街頭巷尾的老人,「你怕什麼?」十有八九會說「怕得癌」,但真正了解癌症治療手段的,又有幾個?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有時候,病人的不配合,不是因為不想治,而是覺得「治了也沒用」。但放療恰恰是那種——你配合了,它才有用的治療方式。它不像吃藥那樣「今天不吃,明天補」,更像是「每一次照射都不能錯過」。

很多人誤以為放療是「被動等待」,但它其實是「主動出擊」。你每一次配合定位、每一次按時照射,都是在和腫瘤爭奪領地。那些說「我還是信中醫」的人,我理解,但不能接受。因為你不是選擇「信」,你是在「放棄」。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說到底,放療不是魔法,也不是妖術。它是現代醫學的武器之一,是對抗癌症的利器。它不神秘,也不可怕。真正的「可怕」,是你因為誤解而錯過了它。

就像古人說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放療就是這樣,看起來冷冰冰,其實藏著希望;看起來難接近,其實是救命的「熱手段」。

別再把放療當成「最後一搏」,它可能是你最該抓住的第一步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希望你讀完這篇文章後,能少一些恐懼,多一些了解。在面對癌症時,不再只是「聽天由命」,而是「知己知彼」。

放療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重啟的起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中國放射治療臨床應用指南(2024年版)[J].中國腫瘤臨床,2024,51(10):893-909.

[2]李強,王敏,陳建國.放射治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地位與進展[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2025,29(3):145-150.

[3]國家癌症中心.2024年全國癌症統計報告[R].北京:國家癌症中心,2025.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遠離負能量的人,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遠離負能量的人,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深度好文)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負能量就像慢性毒藥抱怨、牢騷、指責、消極...這些負能量看似無形,卻像慢性毒藥一樣侵蝕著我們的心靈。長期浸泡在負能
國家衛健委:全國已建設20餘家省級罕見病質控中心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全國已建設20餘家省級罕見病質控中心

5月24日-25日,由中國罕見病聯盟、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辦公室等主辦的「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IRDCC)」舉辦。本屆大會以「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主題,匯聚1000餘位海內外罕見病基礎研究、臨床診療、政策保障、醫藥產業、患者服務等領域的專家、研究人員深入研討。近年來,隨著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不斷擴大、罕...
這種飲料對血管很好,真的建議你常喝! - 天天要聞

這種飲料對血管很好,真的建議你常喝!

茶,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不少人還有飯後喝茶解膩的習慣。每天喝茶,對身體有哪些影響?一起來看↓↓↓01喝茶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研究表明,糖尿病高風險人群喝茶,有利於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喝茶則有利於降低空腹
一天中有2個「發胖時刻」,再餓也要管住嘴 - 天天要聞

一天中有2個「發胖時刻」,再餓也要管住嘴

想要管理體重的人,常常會糾結於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忌口,這一餐熱量是否超標?事實上,一天24小時內,有2個「發胖時刻」。若能把握好這兩個時段,控制體重就非常容易出效果!這兩個時間段,熬過去就能瘦?
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在福建漳州成立 - 天天要聞

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在福建漳州成立

中新網漳州5月25日電 (鍾明鋒 李陸紅)25日,漳台中醫藥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立大會在福建省漳州市召開。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近300名嘉賓共同見證聯合體成立。大會現場為4家理事長單位、12家副理事長單位授牌。
市場熱議:2025蛋白粉哪個品牌好?專家深度解析 - 天天要聞

市場熱議:2025蛋白粉哪個品牌好?專家深度解析

在2025年的健康與健身市場中,蛋白粉作為補充蛋白質、促進肌肉恢復與增長的重要營養品,正持續引發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和運動營養知識的普及,蛋白粉已成為眾多健身愛好者、運動員及日常健康追求者的必備選擇。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可降46%胃癌風險,醫生:別錯失腫瘤干預時機

為響應全國「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號召,提升市民早篩意識,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走進靜安區江寧路長者照護之家,舉辦「胃腸道精查,早癌早發現」專題健康講座。活動中,中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敬結合臨床案例為居民講解胃癌及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癥狀及防治策略。周敬特彆強調,幽門螺桿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