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2025年05月14日08:13:17 健康 1987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你說,我嘴裡老是干,是不是因為天氣太乾燥了?」

李阿姨把手中的杯子擱在茶几上,嘴唇微微裂著,看起來有些發白,她70歲,退休多年,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可最近這幾個月,嘴巴出了不少狀況——干、臭、潰瘍、出血,一開始她也沒當回事,以為上火了。

可當這些癥狀反覆出現時,她心裡才起了疑問,她的這種情況,並非個例,也不是口腔的小毛病,而是身體代謝出了問題的外在信號。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口腔的異常,在許多疾病到來之前,就已經悄悄出現,絕大多數人容易把這類癥狀歸結為口腔本身的問題,比如刷牙不勤、吃東西太辣,或者唾液分泌跟年齡有點關係。

但實際上,嘴裡發生的事,有時候和全身的代謝聯繫極為密切,嘴巴,不只是用來吃飯說話的器官,也是一面反映內在紊亂的「鏡子」。

很多人對口腔乾燥的理解,停留在年紀大了、天氣干、喝水少這些常見原因上,但這類解釋忽略了最重要的點:唾液分泌,是受到自主神經和內分泌調控的。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如果長期口乾,即便喝再多的水都無法緩解,就該想一想,是不是身體里的某種機制已經出問題,特別是當這種乾燥發生在凌晨到清晨,且伴有頻繁起夜、飲水不止的現象,那已經超出了環境的影響範疇。

乾燥持續、咀嚼乏味、睡眠被打斷,這些瑣碎而常見的小問題,背後是胰島素血糖之間的博弈,數據顯示,在2型糖尿病確診患者中,有超過三成曾長期經歷夜間口乾而不自知,直到併發症顯現。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再來看口腔異味,不少人誤以為口氣重是腸胃不適或牙齒不潔,其實這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因素,在於糖類代謝紊亂之後,體內酮體增加。

這種酮體不僅在血液里堆積,也通過呼氣釋放出去,形成特殊的氣味,甚至有人形容為「爛蘋果味」或「鐵鏽味」。

這可不是口腔衛生能解決的,而是細胞正在經歷能量危機的信號,正常的糖代謝會抑制酮體的過度產生,而當這個調節被打破,酮體開始主導身體的代謝路徑,氣味就成了這種異常的外露埠。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接下來說口腔潰瘍,社會大眾對潰瘍的認知,往往和「上火」兩個字劃等號,但這幾乎是一種簡化過度的思維方式,複發性口腔潰瘍,是免疫系統信號紊亂在局部黏膜的反映。

正常狀態下,口腔黏膜修復能力極強,一點破損很快就會癒合,可若反覆潰瘍、長時間不癒合,就得懷疑細胞修復機制是否遭到抑制。

而血糖水平失控,就是影響這一機制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血糖會使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局部免疫細胞功能下降,同時干擾膠原合成和黏膜營養供應。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久而久之,小創口癒合變慢,甚至形成慢性炎症灶,這種病理過程,在顯微鏡下清晰可見,卻常被人誤解成「熱氣太重」,從而錯過了根源性的干預機會。

再說牙齦出血,很多人把它當作「牙刷太硬」、「刷牙太用力」的結果,但這些只是觸發,不是根因,牙齦組織的完整性依賴於良好的血管功能和炎症控制能力,而這些恰恰是高血糖破壞最明顯的區域之一。

糖代謝紊亂可引起局部微循環障礙,導致牙齦組織營養不良、免疫反應亢進,這時候,只要稍有外力刺激,就容易出血、紅腫,甚至引發牙周病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很多人都把糖尿病看作是飲食問題、遺傳問題,其實這還不夠精確,在真正導致血糖失控的那一系列鏈條中,最值得深挖的是壓力系統的崩解。

心理應激與血糖之間,有著複雜的激素介導機制,慢性壓力會提高皮質醇分泌,從而抑制胰島素敏感性,誘發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

也就是說,很多人的「高血糖前兆」,並不來自嘴裡吃下去的糖,而是腦子裡積攢的壓力,這種觀點,打破了傳統對糖尿病的理解邏輯,也讓口腔問題的診斷角度更立體。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如果這些信號被忽略了,又會怎樣?

等到真正確診糖尿病,再來控制血糖、吃藥、運動,就已經是「亡羊補牢」了,這正是大多數人經歷的路徑:先是覺得身體沒事,後是癥狀累積難忍,最後才知早干預才是關鍵。

預防,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對自身認知邊界的突破,而這個突破,恰恰要從最不被重視的地方開始——嘴巴。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是不是只有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才需要留意這些口腔信號?青少年、兒童、甚至年輕人是否也可能通過這些癥狀「先知」自身潛在的代謝問題?

答案是肯定的,現代青少年因高糖飲食、久坐生活、作息紊亂,代謝問題逐年提前,調查顯示,其中有12.6%的孩子出現空腹血糖偏高。

而這類青少年中,近一半報告過「口腔黏膜反覆發炎」或「唾液分泌減少」的現象,可見,口腔提示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不應忽視這個窗口。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如果家長在孩子口中發現反覆性潰瘍、刷牙易出血的情況,並且排除外部因素如不潔飲食、牙刷不當等,那就應考慮讓孩子接受基礎代謝篩查,這不僅能早期識別胰島素抵抗,也有助於防控後續肥胖、脂肪肝等併發症。

嘴巴是最容易被看見的器官,卻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誰能意識到這些小異常,其實掌握了對抗系統性疾病的早期權利,這才是健康管理的核心。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糖尿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趙榮瑤.糖尿病病人用藥依從性管理策略的研究進展,循證護理 ,2024-06-25

糖尿病來不來,嘴巴最先提示!醫生直言:若有這4種異常別忽視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 天天要聞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在生活的征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困惑與迷茫。有些人有時能夠理解某些事情,但有時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有些人總是傾向於提前擔憂;還有些人會思考,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在這些困惑的背後,是對健康與幸福的深切渴望。為什麼健康和幸福如此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 天天要聞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這幾年,不少人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感冒、疲憊,稍微變天就不舒服,其實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關。中醫常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的正氣就相當於我們的免疫力。今天不講大道理,直接分享三個提升免疫力的實用方法,幫你從根源上增強體質。第一招,補肺氣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 天天要聞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青春,是一場奔赴山海的壯麗征程。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一群懷揣夢想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用奉獻詮釋著初心,將青春熱血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計劃志願者龍濤,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在醫療崗位上,用精湛醫術和赤誠之心,為職工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聽力障礙小伙的藝術追夢之路 - 天天要聞

聽力障礙小伙的藝術追夢之路

5月13日,青島大鮑島街區的 「琴嶼浪花」青島市殘疾人文創產品展示館內,一位帥氣的匠人師傅展示著自己的精美工藝品——一個可愛呆萌、憨態可掬的布老虎。這個工藝品做工講究,不少剛進店的市民都會被吸引上前欣賞,工匠師傅會用不清晰的口語介紹作品的製作過程。他叫杜冬冬,是一名聽力障礙者,但心靈手巧的他有著一顆熾熱...
花12000元打熱瑪吉被燙一臉泡!射頻抗衰治療要當心 - 天天要聞

花12000元打熱瑪吉被燙一臉泡!射頻抗衰治療要當心

近年來,射頻抗衰治療頗受消費者青睞,它是一種通過射頻能量刺激皮膚深層結構,達到緊緻肌膚、改善皺紋的抗衰老技術。然而有消費者反映,在射頻抗衰治療中遇到了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導致皮膚損傷的情況。
健康呱呱樂|坐後排暈、看手機暈……暈車人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健康呱呱樂|坐後排暈、看手機暈……暈車人如何自救

【開欄的話】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國家喊你行動啦!即日起,雲南網攜手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權威專家,推出「健康呱呱樂」欄目,每期一張「健康秘籍卡」,刮開即得實用知識:慢病防治、膳食指南、養生攻略……權威科普輕鬆學,碎片時間養成好習慣!國家為你護航,我們陪你行動,誤區退退退,活力蹭蹭漲,身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