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季煒;性別:男;年齡:31歲;職業:醫生;工作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入院診斷:造血幹細胞動員,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非血緣健康供者……
這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裡再普通不過的一份入院記錄,不同的是,季煒從病歷的記錄者變成了病歷中的「主角」,白大褂袖口與住院腕帶的奇妙重疊,讓季煒完成了一場意味深長的身份轉換,成為中華骨髓庫第19592例、山東省第1650例、濟南市第196例、歷下區第3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在本科課堂上,季煒首次了解到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這項技術通過將健康供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重建其造血和免疫系統,能夠為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mds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以及重度再障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非惡性血液病患者開啟「重生之門」。
碩士規培期間,患者出血不止的鼻腔、家屬焦急顫抖的雙手、主管醫生不忍的蹙眉,成為季煒職業生涯起始階段難以磨滅的畫面。2020年,在北京讀博的季煒主動諮詢並簽署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書。2024年季煒入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耳鼻喉科,一通電話讓他的承諾化作了現實。「正在手術台上的我接到了中華骨髓庫北京管理中心的電話,一位血液病患者與我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高度吻合,我立即表示願意捐獻。」季煒回憶。
在得到確定的回答之後,北京管理中心迅速與山東省紅十字會、濟南市紅十字會完成了對接,在各方的默契配合下,季煒順利通過了高解析度配型和體檢。注射動員劑後,季煒體內千千萬萬的造血幹細胞擊鼓鳴金、陳兵列陣,穿過血竇,浩浩蕩蕩地向外周血進發。當靜脈通道順利建立,採集分離機器啟動,造血幹細胞大軍搭乘著採集袋,到達患者體內,生根發芽,重建生命。
「這次捐獻讓我更真實地觸摸到了生命。作為醫生,我曾無數次為患者搶奪生機,但這一次,我的血液成為治癒的良藥,醫學在此刻有了更深的註解——醫學不僅是技術的精進,更是生命的共享。把最深的祝福獻給那位未曾謀面的患者,願我的細胞能助你重拾生活的熾熱,更盼望它能喚起更多的善意。」季煒如是說。
陽春三月,柳樹吐芽,玉蘭含苞,萬物復甦。造血幹細胞正如一粒粒種子,隨著春日萌芽、成長,重新匯成「江河」,灌溉那曾病弱的身軀,激發出治癒的綠野。
記者:孫鎮鎮 編輯:韓璐瑩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