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醫生指出一個時間點

2025年03月12日11:20:19 健康 1927

春季氣溫回暖,但早晚仍比較冷,晝夜溫差明顯,多地還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讓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醫學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發期。

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醫生指出一個時間點 - 天天要聞

3月11日,濟南市大明湖岸邊的玉蘭花綻放。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為什麼建議你「春捂」

低溫環境下,人體會通過收縮外周血管來減少熱量散失,致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寒冷還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佐岩表示:

春季氣溫起伏屬於正常現象,但這可激活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劇烈波動,增加心絞痛、急性心梗腦卒中的發生風險。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發,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患病,可發生炎症反應,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

臨床觀察顯示,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腦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彈性下降、基礎疾病影響,對溫度變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視「春捂」。

心血管不好,「捂」到清明前後

王佐岩建議,「春捂」應持續至氣溫穩定在15℃以上,且晝夜溫差小於8℃時。

也就是說,大家最好視氣溫「捂」到清明前後,心血管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如果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日夜溫差大於8℃,最好不要脫棉衣;中午氣溫在10℃以上時,可以適當減衣。

「春捂」要有度,主要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

如果「捂」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也不必急著脫衣服。

如果覺得「捂」了身體出汗,則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被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春捂」,並不是簡單的多穿

「春捂」並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過合理調節體溫,減少寒冷刺激對心血管系統的衝擊。

學習洋蔥式穿衣法

日常建議採用「洋蔥式穿衣法」,內層選擇吸濕透氣的純棉材質,中層選擇羊毛或抓絨衣來保溫,外層穿防風外套來阻隔冷空氣。

捂對部位是關鍵

需注意,重點保護頸部、頭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環障礙患者需穿著厚襪或護膝,避免「寒從腳起」,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環較差,忽視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經病變。

頭部散熱佔全身30%,佩戴薄帽可減少熱量流失;腹部保暖有助維持內臟血流穩定,能有效保護胃、脾、腸。

頸部受涼易誘發頸動脈痙攣,比如頸動脈狹窄患者頸部受涼,可能因血管痙攣而誘發腦缺血。

來源丨生命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