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2025年03月09日09:42:07 健康 1894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糖尿病,尤其是當它伴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時,成了許多人健康生活中的一大隱憂。

我們常常聽到有些糖尿病患者活到了80歲以上,且身體狀況還保持得不錯,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能夠活得如此健康呢?

經過多年在醫院的臨床工作,我發現,這些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50歲左右,他們戒掉了幾件對健康有害的事,而這些改變,也成為了他們能夠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不再頻繁加班

對於許多糖尿病患者來說,尤其是職場中年人,生活壓力大、工作任務重,總是把自己「捧」在工作上,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有一位曾經在某大公司擔任中層管理的患者,年約53歲時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在年輕時,他一直以工作為重,幾乎沒有休息的概念。

特別是在50歲以後,身體的各項指標開始波動,血糖升高明顯,但由於工作壓力大,常常犧牲休息時間應付工作,直到他的體檢報告顯示心臟負擔過重、肝功能異常,他才真正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他決定減少加班,調節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學會將「生活第一」放在工作之上。

最初,這樣的改變讓他感到不適應,但當他真正開始適時休息,恢復足夠的睡眠,減輕了壓力,他的血糖逐漸穩定,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

他發現不再過度加班,身體的恢復力和免疫力都有所提升,這個小小的改變,幫助他控制了病情並且保持了健康。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遠離過度的社交飲酒

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別是在中老年階段,常常會面臨各種社交場合,在社交聚會中,很多人習慣性地喝酒助興,甚至有些人為了融入氣氛,每次聚會必定舉杯。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他是公司高管,平時有很多應酬,由於社交場合較多,他習慣於喝酒,而一旦喝酒後,他就會食慾大增,吃得比平時更多,尤其是高糖的食物。

雖然他清楚知道飲酒對糖尿病不利,但卻總是覺得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不喝酒,就顯得很沒有「面子」。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經過幾次檢查,我告訴他,過量飲酒不僅會導致血糖不穩定,還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額外的負擔。

漸漸地,他開始減少了社交飲酒的次數,並嘗試以其他健康的方式參與社交活動,如喝無糖飲品或水,改為更多的交流和互動,而不再依賴酒精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戒掉不必要的飲酒,遠離社交飲酒的誘惑,是一個對健康非常重要的調整。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擺脫對自我安慰食品的依賴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常常面臨一個問題:他們需要控制飲食,尤其是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攝入。

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在面對情緒低落、壓力大時,會不自覺地去選擇一些「安慰食品」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比如巧克力、甜點、油炸零食等。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退休教師,年約50歲,糖尿病已經有十多年了,雖然她的飲食非常注意,但在情緒波動大的時候,她常常會選擇大量食用甜點來安慰自己。

每次考試季節,她都會因為情緒的壓力而暴飲暴食,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血糖水平越來越高,雖然提醒過她,但她總覺得:「偶爾放縱一次不會有事。」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直到她出現了視力模糊和手腳麻木等糖尿病併發症的癥狀,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健康。

在她50歲左右的時候,她決定徹底戒掉這種「自我安慰」的食品,轉而尋找更加健康的應對壓力的方法,她開始嘗試用運動、冥想和短途旅行來放鬆自己,而不是通過甜食來安慰情緒。

結果,她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身體的糖尿病癥狀也得到了緩解,甚至她的體重也有所下降,精神狀態變得更加積極和穩定。

因此,擺脫「自我安慰」食品的依賴,尋找到更健康的情緒調節方式,是糖尿病患者保持長期健康的關鍵。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戒掉過度琢磨疾病

許多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會不自覺地開始「琢磨」自己的病情,整天擔心自己控制不好血糖,憂心忡忡,甚至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各種醫學資料和網路上的糖尿病管理建議,覺得自己時刻都在「掌控」著自己的病情。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種焦慮可能沒有太大影響,但對於年紀較大、已經有糖尿病的老人來說,這種過度焦慮可能反而成為一種壓力源,影響了身體的其他功能,甚至加劇了疾病本身。

有一位70多歲的退休教師,在50歲左右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當時,她非常焦慮,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控制血糖上,整天閱讀關於糖尿病的資料,反覆衡量食物的糖分,甚至為了一點點不確定的食物攝入而焦慮很久。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這種過度關注疾病的行為,導致她常常情緒低落,出現了食欲不振、失眠等問題,甚至在沒有明顯的癥狀時,自己也會覺得血糖不穩定。

直到告訴她,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地控制,而是學會放手和放鬆心態,於是,她開始減少對自己病情的「琢磨」,不再每天過多地檢查血糖,也不再沉迷於網路上的糖尿病話題。

她開始注重其他方面的生活,如閱讀、與朋友交流、學習新的興趣愛好,結果,她的情緒開始好轉,睡眠質量提高了,血糖也逐漸穩定下來。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遠離無意義的購物

有一位70多歲的老年男性患者,在年輕時就有較強的購物習慣,尤其是對於新鮮事物的購買,總是忍不住想要試一試。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健康問題逐漸增多,糖尿病成了他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

在50多歲時,他也開始遇到一些經濟上的壓力,這種不必要的購物行為開始加重了他的精神負擔,進而影響了他的情緒和身體狀況。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在我給他提供建議時,我強調了理性消費和減少「無意義的購物」的重要性,鼓勵他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一些能夠帶來真正滿足感的活動中,而不是單純依賴購物來緩解內心的空虛。

通過這一改變,他不僅避免了不必要的經濟壓力,還改善了心理健康,情緒逐漸穩定,血糖水平也有所好轉。

因此,那些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往往在50歲左右,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戒掉一些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學會更聰明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糖尿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胡瑞萍.基於PPARγ對糖轉運及代謝的影響探討羅格列酮對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機制,中國藥理學通報,2024-06-21

醫生髮現:凡是活過80歲的糖尿病老人,大多在50歲,就戒了5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