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2025年02月23日20:22:04 健康 1827

家人們,你敢相信嗎?在咱們中國,每 11 秒就有一個人被腦梗這個 「健康殺手」 盯上。更讓人揪心的是,其中 30% 的人明明身體早早發出了預警信號,可他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就像把救命的 「死亡快遞單」 給撕碎了一樣。

如今,90 後熬夜打遊戲、追劇,還美其名曰 「熬夜冠軍」;中年人們則開啟了養生模式,保溫杯里泡枸杞,成了 「中年養生突擊隊」。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就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間,腦血管可能正經歷著一場驚心動魄的 「危機」,就像在上演一場《消失的血液供應》驚悚劇。這可不是我在嚇唬大家,某三甲醫院急診科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35 歲以下突發腦梗的患者數量激增了 87%,而且超過六成的患者都承認,自己曾經忽略過身體發出的那些 「死亡暗號」。所以,今天咱就來好好嘮嘮,腦梗發作前,身體到底會給出哪些前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眼皮跳個不停,別再以為是好運來

老話說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可在現代醫學看來,這眼皮跳可沒這麼簡單。要是單側眼瞼連續抽搐超過 72 小時,大約 15% 的情況是和微小血栓有關。就拿一位年輕的程序員小哥來說,他最近右眼皮一直狂跳,還美滋滋地想著是不是馬上要升職加薪了,結果才過了三天,就一頭栽倒在自己的代碼堆里。緊急送醫後,血管造影顯示,他大腦中動脈分叉處卡著一顆像 「珍珠奶茶」 里珍珠大小的栓子。這就是典型的,因為不了解眼皮跳的真正原因,而錯過了最佳的預防時機。在中醫里,這叫 「肝風內動」,再加上當代打工人長期 「007 工作制」,過度勞累,這不就相當於給腦血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嘛。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突然認不出熟人,大腦可能在求救

想像一下,一位高校教授,在學術會議的現場,居然認不出自己帶了三年的研究生,還以為是學生們在搞什麼新型整蠱遊戲。這種情況,其實就是突發性面孔失認症。但它常常被誤診為 「老年痴呆早期」,概率高達 43% 。實際上,這很可能是顳葉供血不足發出的預警信號。就好比古人說的 「對面不相識」,放在現在,再結合全網熱議的 「臉盲症」,真的很容易讓年輕人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臉盲,或者在玩元宇宙穿越之類的,從而忽視了身體的求救信號。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拿筷子手抖,背後藏著大隱患

45 歲的張阿姨,最近發現自己夾紅燒肉的時候總是 「手滑」,女兒還開玩笑說這是 「吃貨看到美食太激動,手都在顫抖」。可誰能想到,去醫院做了核磁共振後,發現她基底節區有直徑 2.3 毫米的腔隙性梗死灶。這種 「微梗」 就像是在神經通路上撒了一把圖釘,阻礙了神經信號的正常傳遞。中醫講 「風痰阻絡」,再看看現代人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這筷子還真就成了檢測健康的小儀器。而且要知道,這種細微動作障礙,往往會比典型的腦梗癥狀早 3 - 6 個月出現,可比那些星座運勢啥的准多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午睡流口水,別再當可愛表情包素材了

有個 00 後的實習生,因為趴在桌子上午睡總是流口水,被同事偷偷拍下來做成了表情包,大家還在辦公室里傳閱調侃。可誰能想到,三個月後,他就因為突發不適被緊急送醫,急診 CT 顯示延髓部位有新鮮梗死灶。延髓這個地方,掌管著吞咽反射,一旦缺血,就像伺服器突然斷網,功能直接癱瘓。在古代,這種癥狀被稱為 「涎下」 之症,可放在現在,大家都把它當成打工人午休時的搞笑窘態,配上各種有趣的梗,結果就這麼錯過了黃金救治期。數據顯示,單側持續性流涎,再加上舌根發硬,這種情況對腦梗的陽性預測值能達到 68% ,這是多麼關鍵的信號啊。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突然愛寫錯別字,語言中樞在抗議

別再笑話朋友圈裡把 「血壓」 寫成 「皿壓」 的中年大叔了,這可不是簡單的粗心大意。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中,獲得性失寫症的佔比達到了 21% 。就說有位出版社的編輯,連續三天在工作的時候,把 「神經元」 打成 「伸精元」,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太累了,沒當回事。結果去醫院一檢查,發現左側顳頂葉有缺血灶。這就好比古時候文人 「提筆忘字」,大家會覺得是才思枯竭了,可在現代,這說不定就是身體在提醒你,該關注一下腦血管健康了,而且這個預警可比自動糾錯功能靠譜多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聞到怪味,別先怪樓下燒烤

如果你突然聞到一股 「焦糊味」,可樓下並沒有燒烤攤,那你可得小心了。在腦梗前驅期患者里,有 23% 的人會出現幻嗅現象,也就是持續聞到實際上不存在的氣味。古代醫書記載的 「鼻聞焦臭」,在現代醫學裡有了新的解釋:當海馬回供血不足的時候,嗅覺皮層就開始 「搗亂」,自導自演一場《人間煙火》的荒誕劇。所以下次,要是在辦公室里突然聞到有燒塑料的味道,先別急著去舉報同事偷偷熱飯,還是先給自己掛個急診號,檢查一下身體要緊。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突然變成 「路痴」,海馬體可能 「罷工」 了

有個網約車司機,平時對自己跑的路線那是了如指掌,可最近連續三天都開錯了熟悉的路線,他還以為是手機導航的演算法出了問題。結果去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右側海馬區出現了點狀缺血。海馬區這個地方,掌管著我們的空間記憶,一旦它 「斷了電」,那可比手機沒信號還可怕。古人用 「不辨東西」 來形容方向感差,在當代的路痴文化加持下,很多人都把突然變路痴當成了一件有點萌的小事,卻不知道這可能是腦梗的前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打哈欠停不下來,大腦在瘋狂吸氧

要是你連續打哈欠,而且每小時超過 5 個,那可一定要警惕起來。這其實是腦幹在對缺氧發出最後的掙扎信號,就好像手機電量不足,開啟了超級省電模式一樣,病理性哈欠的氧攝入量是正常情況下的 3 倍。有個 996 的程序員,在辦公室里創下了 2 小時打 78 個哈欠的 「部門紀錄」,大家還在調侃他昨晚是不是熬夜追劇了,結果第二天,他就被推進了介入手術室。中醫講 「陽主動」,再看看現代人長期 「過勞死」 的工作狀態,這個原本正常的本能反射,如今卻變成了危險的紅色警報。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突然看不懂文字,視放射區可能遇險

能正常說話,可就是看不懂文字,這種情況叫做純失讀症,卻常常被大家誤認為是 「老花眼加重」。有位廣場舞領隊大姐,平時帶著大家跳舞,看歌單那是一目了然,可突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讀不懂歌單上的字了。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最近太累,眼睛出問題了,去醫院一檢查,發現左側枕葉有缺血灶。古代有 「目不見牘」 的典故,現在很多中老年人在玩抖音的時候,也會自嘲眼神不好,可誰能想到,這背後可能隱藏著這麼大的危機,就這麼被大家一笑而過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晨起頭暈,別總怪枕頭不合適

超過 40% 的晨間眩暈,其實和夜間低灌注有關,特別是當你還伴隨著單側肢體麻木的時候。老話說 「晨昏顛倒」,放在當代早起趕地鐵的打工人身上,這可能就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預演。而且要知道,晨起 3 小時內發生腦梗的概率,是其他時段的 2.1 倍,這可比上班遲到扣錢嚴重多了。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突然說話結巴,語言中樞在踩急剎車

有個主播,平時直播的時候口若懸河,和粉絲互動特別流暢。可突然有一次直播,他居然口齒不清,粉絲們還以為他是在故意造新的人設,搞點新花樣。結果去醫院做了核磁檢查,顯示他的 Broca 區有片狀缺血灶。Broca 區可是掌管語言表達的腦區,它這一 「罷工」,可比直播間被封號還可怕。古人用 「期期艾艾」 來形容人說話不利索,現在大家都把說話突然結巴當成 「嘴瓢」,覺得挺有趣的,卻不知道這背後可能是腦梗在悄悄靠近。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前,身體早有前兆,最好不要無視了 - 天天要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 天天要聞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去年7月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瘋狂打電話騷擾上海市民的「種植牙口腔醫院」,究竟是「哪一家」?》一文,曝光了上海多家口腔醫院委託一些開展「AI外呼」業務的第三方營銷企業,通過大量撥打「AI語音電話」的方式開展營銷,為口腔醫院拉客引流,給上海市民帶來了不勝其煩的電話騷擾。今年3·15期間,央視再次曝光了「...
弗里克:我需要去檢查一下心臟;這段始於去年的旅程還沒結束 - 天天要聞

弗里克:我需要去檢查一下心臟;這段始於去年的旅程還沒結束

帶領球隊在國家德比中4-3逆轉擊敗皇馬後,弗里克的巴薩距離奪冠只有一步之遙,賽後他在採訪中點評了這場跌宕起伏的比賽。以下是賽後快速採訪的內容。您的心臟還好嗎?我需要去檢查一下(笑)。球隊的表現不可思議,在米蘭踢了120分鐘後,要應對這場比賽並不容易,我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教訓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皇馬的前鋒速度很...
出現這4種癥狀,糖尿病或已「敲門」!早發現多活20年並非虛言 - 天天要聞

出現這4種癥狀,糖尿病或已「敲門」!早發現多活20年並非虛言

在健康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中,糖尿病就像一個狡猾的「潛伏者」,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它並非無跡可尋,當身體發出以下4種關鍵信號時,就意味著糖尿病可能已經「兵臨城下」。而早期發現並積極干預,竟能為我們爭取多達20年的健康時光,這絕非危言
論大女主劇如何耽誤大女主(兼論內娛耀祖們) - 天天要聞

論大女主劇如何耽誤大女主(兼論內娛耀祖們)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蠻好的人生》播完了。本劇上線後就有諸多批評,最肉眼可見的毛病是劇情狗血短劇化,熱度已經是上半年劇集里相當可以的。整部劇可以說全靠孫儷在撐,她把一個市井裡有生命能量的「俗女」演出了一個自洽的成立的有血有肉的狀態。這個人物是「高能量女人」,實際效果是三分鐘就可...
「511曬腰節」燃動健康風尚!安利創新響應「體重管理年」,引領全民健康行動 - 天天要聞

「511曬腰節」燃動健康風尚!安利創新響應「體重管理年」,引領全民健康行動

5月1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511曬腰節」活動在南京鐘山風景區內活力開啟,安利南京公司聯合十多個健康社群,吸引了200餘位市民參與,通過徒步、趣味運動、科學減重互動等多種輕鬆休閑的方式,響應國家「體重管理年」號召,掀起了一場「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全民行動熱潮。政策引領:健康中國行動下的減重新實踐當前,我國...
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 - 天天要聞

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

第七個「中國肥胖日」,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滬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5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5月11日是第七個「中國肥胖日」,主題是「人人參與體重管理,了解肥胖防治肥胖」,呼籲全社會關注肥胖及其相關健康問題。「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一天,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