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尾聲,從春節輕鬆、熱鬧的氣氛突然回歸到快節奏、緊張的工作生活狀態,不少人開始出現失眠、焦慮、情緒低落、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腸道不適等情況,這些癥狀被統稱為「節後綜合征」。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腦病科)謝樂主任介紹,人們的腦血管也有「節後綜合征」。對於腦血管病患者而言,這種綜合征不僅關乎心理調適,更是一場對身體恢復與管理的嚴峻考驗。
腦血管病,包括腦卒中(中風)、腦血管狹窄等疾病,致殘率和複發率高,患者在節日後的身心調整尤為重要。
一、什麼是腦血管的「節後綜合征」?
節假日期間,人們攝入過多脂肪,致使血管內脂質增多、血液黏稠。親友團聚時,打牌、麻將等娛樂活動頻繁,過度飲酒、吸煙和反覆熬夜,易讓人情緒激動,血壓波動異常。有基礎疾病者還會因走親訪友無法按時服藥。
這些因素都大幅增加了腦血管病,尤其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對健康負面影響不容小覷,這便是腦血管的 「節後綜合征」,其成因如下:
情緒波動:節日熱鬧與節後冷清反差大,患者易孤獨、焦慮或抑鬱,加劇血壓波動,增加腦血管病複發風險。
作息紊亂:節日常熬夜、晚起,打破日常作息。節後突然恢復規律作息,身體不適應,影響睡眠質量,損害腦血管健康。
飲食失衡:節日飲食高油、高糖、高鹽,給腦血管病患者帶來極大負擔。節後不及時調整飲食結構,會使血脂、血糖等指標異常,加重病情。
運動量減少:節日忙於聚會、旅行,運動量減少。節後若持續缺乏鍛煉,會減緩血液循環,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二、腦血管的「節後綜合征」有哪些?
動脈硬化斑塊形成:過年期間,大量高脂肪飲食為動脈硬化斑塊的生長提供 「養料」,使其變大,加劇血管腔狹窄,阻礙血流。若腦血管狹窄,會引發腦缺血缺氧,出現頭暈、頭痛、一側肢體乏力等癥狀,這些癥狀易被誤認為是過年勞累,從而延誤治療。
腦梗、腦出血:春節親友團聚,人們過度激動會使血壓驟升,增加腦血管壁壓力。「三高」 人群腦血管壁本就脆弱,受刺激後,輕者血管內皮受損,埋下動脈斑塊隱患;重者動脈斑塊脫落致急性腦梗,或腦血管壁破裂引發急性腦出血。
三、如何預防腦血管的「節後綜合征」?
節後,腦血管的 「節後綜合征」 不容小覷,尤其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更是腦血管疾病的高危群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積極預防該癥狀的發生。
1、生活節奏調整
節後應儘快將生活節奏恢復至節前規律狀態。飲食上,保持清淡、適度、定時,減少大魚大肉的攝入,增加蔬菜瓜果的比例,同時多喝水,讓腸胃得到充分休息。作息方面,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充足睡眠,使假期勞累的身體得以恢復。此外,適當運動也不可或缺,運動不僅能調節狀態、愉悅心情,還能消耗節日期間攝入的過多營養。運動時需注意防寒保暖,老年人尤其要避免過早外出晨練,以防受寒。
2、情緒調節
從節日的熱鬧氛圍中突然脫離,又面臨與家人分別,人們容易情緒低落。此時,可通過多與家人通電話來緩解思念之情。保持社交活動,如外出散步、與朋友聊天,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分散注意力,避免情緒大幅波動。
3、基礎疾病管理
已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堅持低鹽低脂飲食,嚴格按照醫囑調整用藥,有效控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原發疾病。若控制效果不佳或病情出現變化,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配合醫生進行全面體檢。特別要注意,一旦突然出現頭痛、頭暈、口眼歪斜、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言語不清等癥狀,必須立即前往就近醫院,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提醒
神經內科(腦病科)學科帶頭人伍大華教授提醒:腦血管的節後綜合征雖然常見,但只要進行科學管理和積極應對,完全可以降低其對健康的影響。患者及其家人應重視這一特殊時期,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平穩過渡,開啟健康生活。每次節後的調整,都是自我健康管理的提升,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開始。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腦病科) 姚婷 張宇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