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
幾個月前,他的體檢報告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醫生建議他服用瑞舒伐他汀,一種常見的降脂葯。
劉先生對這建議並不上心,但在反覆思量後,他還是開始了用藥。起初,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心電圖改善,膽固醇指標逐漸下降。
然而,不久後,他的身體開始發出異樣信號:疲憊、食慾下降、尿量減少。直到一天清晨,他在昏暗的光線中發現自己的眼白泛黃,這才意識到,事態或許比想像中更嚴重。
肝腎衰竭的診斷讓劉先生及家人難以接受。醫生的解釋卻讓他更加疑惑:瑞舒伐他汀本身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出在他對藥物的使用方式上。
劉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而是隱藏在用藥過程中的一個普遍誤區——忽視肝腎功能的監測。瑞舒伐他汀屬於他汀類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臟內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降低血脂水平。
但藥物的代謝主要依賴肝臟和腎臟,對於肝腎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這種藥物是安全的。然而,劉先生的體檢報告中曾標明腎功能輕微異常,而他對此完全忽視,也未向醫生提及自己的飲酒習慣。
在腎功能減弱的情況下,藥物代謝受阻,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逐漸升高,長時間的積累最終對肝臟和腎臟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
許多人像劉先生一樣,以為常見藥物就意味著安全。事實上,藥物安全性取決於個體的身體狀況。
對於瑞舒伐他汀,長期服用需要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如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以及腎功能指標如肌酐清除率。任何異常都可能是肝腎受損的早期信號。如果早期發現,調整藥物劑量或換用其他治療方案,完全可以避免嚴重後果。
劉先生的另一個誤區是自認為「藥效越快越好」。在服藥初期,他自行增加了藥物劑量,試圖加速降脂效果。這種行為無疑加重了肝腎的負擔。
醫學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的療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調整。用藥隨意加量,不僅無益,反而是對身體的隱形攻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並非人人感知明顯。肌肉酸痛、疲勞、噁心等癥狀常被誤認為是日常勞累或飲食問題,而這些微小的不適可能是肝腎損傷的早期表現。
劉先生在肝腎功能惡化的過程中,身體早已通過這些信號發出警告,但他卻選擇忽視。藥物的「魔力」在於,它能治病也能致病。
科學合理的用藥並非單純依靠藥物,而是藥物與患者身體的平衡。這不僅需要患者的配合,也需要醫生的指導。
患者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應主動向醫生提供詳盡的健康信息,包括既往病史、飲酒習慣、日常用藥情況等,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用藥不當。
劉先生的經歷為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健康管理並不是依賴某種藥物,而是貫穿在每一個細節中的科學態度。定期體檢、遵醫囑用藥、關注身體的微小變化,這些看似平凡的習慣,才是避免悲劇發生的關鍵。
如今,劉先生的肝腎功能雖然經過治療有所改善,但仍無法恢復到健康狀態。醫生告誡他,未來他將需要長期依賴藥物維持身體平衡,但這一次,他不敢再輕視。
一顆藥片,承載的並不僅是治病的希望,也可能隱藏著風險的種子。科學用藥的每一步,都需要患者與醫生共同完成。對藥物的尊重,正是對生命的負責。
參考資料: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中國醫師藥物安全與處方指南(2020年版)》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說明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