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是調味的料,更是治病的葯。它從外形上看,與近親芹菜、香菜十分相似,特點就是香,特別的香。當歸的主要藥效是讓人的氣血各有所歸,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本草流芳》第六期《十方九歸 當歸》,與你共同奔赴高原之上,尋覓野生當歸的蹤跡,發現當歸背後的故事。
當歸憑藉其又甜又辣的味道,被人們廣泛應用在美食領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代名醫張仲景在他的傳世醫書里記載的當歸燉羊肉。早在大約兩千年前,中國古人就認識到了當歸的藥用價值,因其獨特的藥效,也讓它在大多數經典方劑中輔助其他中藥快速起效,成了當之無愧的「輔助之王」,在民間更有「十方九歸」的說法。
秦嶺西部與青藏高原東部接壤的地帶,海拔超 2000 米,年平均光照超 2100 小時,空氣濕潤,沙質土壤疏水性佳,這般優質的環境使此地成為當歸道地產區。漢末名醫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當歸生隴西川穀」,此地即當歸最早被發現之處,在人類已知的漫長歲月里,當歸一直生長於此。但到 20 世紀初,當歸野生種源近乎滅絕。
一株草想要成為藥材沒有那麼容易。一株當歸完整的生命周期長達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成藥,第三年產籽,三年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一無所獲。
當歸對氣溫敏感,過高的溫度是致命災難,會讓當歸提前一年開花結籽,營養自下而上迅速向種子輸送。在正處於根部積累藥效年份開花,它將藥效全無,這種現象被稱作「早抽薹」。專家們開始寄希望於尋找到野生當歸,來豐富和改善人工栽培當歸的基因。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以來,普查隊員在岷山和西秦嶺一帶持續尋找當歸的蹤跡。當歸常與雜草混生,不易辨別,氣味成為尋找它的「秘密武器」。當歸體內特別是根部揮發的當歸油,氣味馥郁濃烈。當歸油的含量一直是衡量當歸藥效的重要指標,自古人們就用水提的方式提取當歸油應用在醫藥領域。
專家采來野生當歸種子與人工栽培當歸種子做對比實驗,發現野生當歸抗抽薹能力更強。每一年,岷縣當歸葯農會將一部分人工栽培的當歸種子撒在附近的山上,任憑它們自然生息,慢慢野化。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讓當歸重返野外自由生長,他們相信植物能進化出抵抗當前生存危機的能力,這也是人與草木之間的默契。
12月18日cctv-1 18:20檔,《本草流芳》第六期《十方九歸 當歸》,與你共同感受當歸獨特的藥效和生命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