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2024年11月30日01:20:27 健康 3339

35歲的杭州女子黃玲(化名)年輕漂亮,是一名熱愛運動的媽媽,平時非常注重健康,各種運動項目都有她的身影。按理來說,黃玲的身體素質絕對超出了同齡人的平均水平,但最近她卻總感覺渾身沒力,肚子也總是脹脹的。她到醫院看病,竟然查出「砒霜」中毒!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全身上下「黑黢黢」

女子懷疑得了怪病

一開始,黃玲以為是自己帶孩子累的緣故,並不上心。

不過最近,她的身體發生了變化,渾身上下的皮膚都是黑黢黢的,但又不同於陽光曬過的古銅色,而是一種病態的「黑」。尤其手掌和腳底格外明顯,又黑又粗糙,像是常年在戶外干粗活的「技工」手,這對從小被呵護長大的黃玲來說實在難以理解。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近期,黃玲不但皮膚變得更黑,而且還出現了發熱、月經不調、手腳麻木、胃口不好等。電視劇里不好的畫面在黃玲腦海中浮現,在當地醫院驗血提示血細胞減少後她立刻挂號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血液內科主任醫師謝亞萍接診後,發現病情不同尋常。根據一系列檢查結果,黃玲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低於人體正常範圍,同時存在內分泌功能紊亂、肝功能異常、腹水、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系統損害。但是,黃玲的免疫指標、腫瘤指標、微量元素等一切又是正常的。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根據各項檢查,也沒有發現常見的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跡象。

中毒了!

砷濃度超出正常值十倍!

杭州市一醫院血液內科的醫師們仍不放棄,經過仔細梳理陸女士的資料及查閱國內外文獻,最終鎖定一個目標:「砷中毒」。血液內科醫生親自將患者尿液樣本送往杭州市職防院進行重金屬檢驗,結果的確如他們的推斷,尿砷高出正常人的十倍,提示「砷中毒」!

雄黃(加熱煅燒)+氧氣=砒霜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當謝醫生再次追問其有沒有長期服藥史時,黃女士仍然堅定地說自己除了運動量特別大,從來不吃保健品和營養品,更不要說藥品。這就更蹊蹺了……這似乎成了無頭之案,那會不會另有隱情?

好端端的,

怎麼會吃進砒霜?

黃女士作為一個全職媽媽,她是如何接觸到砷的呢?通過與黃玲的促膝長談,終於揭開了謎底。原來,黃玲素來便秘,自認為是上火,因此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以清熱解毒,不間斷地吃了三年。而前期在醫生多次詢問中,陸女士並未將這一情況當作重要信息,因為她覺得這就像喝水一樣平常。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牛黃解毒片成分表第二位為雄黃

醫生們聽到後十分震驚,牛黃解毒片可經不起這樣大量服用!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黃、雄黃、冰片等,具有良好的抗炎和解毒作用。但很多文獻研究表明牛黃解毒處方中里的「雄黃」有較強的毒副作用。長期或大量服用雄黃可能引起慢性砷中毒,其毒害作用可影響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等,這也是影響該葯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吃了三年牛黃解毒片

腸子都變「黑」了!

血液內科團隊立即對黃玲進行了驅砷治療,並且需要長期監測腫瘤的發生風險。醫生們考慮到長期服用雄黃還可能造成結腸黑變病,還為她進行了腸鏡檢查。果不其然,腸鏡檢查顯示,黃玲的整個大腸呈黑褐色,也就是結腸黑變病。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全身上下都變黑,一查竟是「砒霜」中毒!很多人家中常備這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這下,一切真相大白,黃玲非常地懊惱後悔,由於自己的錯誤認知,身體卻要承受這麼大的代價……

醫生提醒:

警惕長期低劑量接觸砷化物!

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職業健康體檢,減少環境污染和砷的接觸,是預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

日常生活中,若是必須服用雄黃類藥物,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外用雄黃更應謹慎。

同時,端午佳節外用雄黃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黏膜,若需要接觸雄黃要提前佩戴好口罩、手套,接觸後,立即洗手。若誤服雄黃,應立即就醫。

  來源:新聞晨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也沒吃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 天天要聞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廣州這幾天的雨帶有後汛期的特徵一直下個不停從昨日(6月30日)的天氣看連日來的雷雨天氣開始出現轉折今天廣州還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轉以雷陣雨為主了35℃高溫即將重回C位雷雨逐漸減弱35℃高溫蠢蠢欲動廣東省氣象台預計,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強,受偏南氣流輻合影響,廣東大部多雲,中南部多雷陣雨天氣,局部雨勢較...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 天天要聞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一個手外傷的人,居然去檢查內臟?」6月30日,江蘇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處理手部傷口,卻被告知需要進行多項內科彩超檢查。手部被玻璃劃傷住院需做多項彩超檢查據朱先生介紹,前幾天,他的堂哥在換玻璃時不小心被玻璃劃傷,前往了距離最近的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著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著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