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天津日報
本月14日是第18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糖尿病與幸福感」,呼籲進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糖尿病治療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有「五駕馬車」,飲食、運動、藥物、定期監測和糖尿病教育,每一個環節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控制都非常重要。對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來說,掌控好「五駕馬車」,避免「踩坑」,對糖尿病預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能極大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主食是飲食誤解重災區
粗細乾濕搭配先菜肉再糧食
據該院內分泌科張秋梅主任醫師介紹,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碳水、蛋白質和脂肪適當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糧食的熱量佔50%至60%,蛋白質佔15%至20%,脂肪佔20%至30%。在日常生活中,大致為每餐主食1.5兩至2兩,瘦肉1兩(雞蛋大小),油脂少量(少於一湯勺,一般為瓷湯勺)。在糖尿病患者中,對飲食尤其是主食的誤區最普遍。
「門診中,年輕患者很多不吃糧食,認為多吃肉、魚蝦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以不升糖;老年患者是不敢吃細糧,只吃粗糧,而且嚴格控制主食的量,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誤區。最近就診的老年患者中就有幾位看上去很消瘦、精神萎靡。一問才知道,老人得了糖尿病以後,嚴控飲食加高強度運動,每天走路1萬步以上,運動時間2.5小時以上。全面檢查後發現,儘管老人血糖基本正常,但合併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該院營養科劉艷主任醫師說。
劉艷解釋說,主食過多,確實會導致血糖升高,但得了糖尿病不能不吃主食。糧食類食物是人體能量來源,就像汽車需要汽油一樣。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可以在3兩至7兩之間。主食低於3兩可能發生飢餓性酮體,酮體會改變人的認知行為,甚至影響精力和體力。主食可以粗細搭配,粗糧佔1/3至1/2。不能完全吃粗糧,尤其是有胃部疾患的老年人,粗糧在胃內膨脹率高,可導致營養素吸收不完整,不好消化,長期食用會致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缺乏、消瘦,甚至營養不良。麵食和米飯的選擇上更推薦米飯。米飯吸收慢、飽腹感強,餐後血糖更易控制,麵食尤其是發麵餐後血糖會高一些。進餐順序最好是先蔬菜,再肉類,最後吃主食。
此外,一些老年人喜歡喝粥但又擔心喝粥血糖高,不敢喝。門診中就有老年患者得病後就沒有喝過粥,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雜豆粗糧粥,食材稍微浸泡,煮時米一開花略糊化即可關火,不要煮得太軟爛。另外,一餐不要完全喝粥,搭配一部分干食,既可滿足老年人想喝粥的願望,也不會讓血糖太高。
運動替代服藥是控糖誤區
糖尿病患者不推薦空腹運動
我國居民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3.9mmol/L至6.1mmol/L,當空腹血糖(至少8小時未進食)≥7.0mmol/L或(和)非空腹血糖≥11.1mmol/L時即考慮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但
2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不僅能促進血糖控制還能有效避免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前期人群持之以恆的適量運動能有效避免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的運動治療推薦3、5、7原則,3是每天保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5是要每周運動5次以上,7是指170里的7,運動後心率應該為170-年齡為有效運動狀態。
「有人認為早上起來空腹運動好。但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議吃完飯後半小時或者1小時活動,因為飯後半小時血糖開始升高,此時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升高的幅度和時間。空腹運動時會導致血糖異常波動,有的人會高,有的人會低,對血糖長期管理不利。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初診糖尿病患者認為足量的運動可以替代吃藥,這確實對部分人可行。但運動要適量,我們不希望看到患者血糖下來了,卻需要去骨科看病。所以飲食、運動作為基礎干預一定要適度,不可強求,干預效果不好,必須考慮藥物治療。而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自身胰島功能下降,單純飲食、運動一般無法實現血糖達標,藥物治療是必需的。」張秋梅說。
規範化治療錯誤認知多
個體化用藥降糖指標不唯一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根據病情,進行規範化的個體化治療。醫生會參考患者年齡、病程、胰島功能狀態以及併發症及合併症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但由於擔心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很多患者對藥物治療存在認知誤區,影響了控糖效果。」張秋梅說。
誤區一:打針不吃藥。有些患者認為注射胰島素與人體分泌的胰島素是一樣的,沒有副作用,所以堅信打針優於吃藥,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很多糖尿病患者體內並不缺乏胰島素,只是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功能,血糖才增高。這種情況下,補充外源性胰島素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口服或者注射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因此打針還是吃藥,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選擇。
誤區二:別人吃這個葯不錯,我也要換藥。降糖葯的選擇是個體化的,要根據患者的糖尿病類型、血糖的具體情況、年齡、體型以及併發症的情況具體選擇。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患者認為中藥能根治糖尿病,盲目服用大量中藥。中藥有一定的降糖及改善糖尿病癥狀的作用,但也要警惕某些所謂的純「中藥」裡面加入磺脲類的降糖葯,容易發生嚴重的低血糖。還有的患者聽說二甲雙胍傷腎拒絕服用。二甲雙胍有70年用藥歷史,久經考驗。通常服用降糖葯之前都應該檢查肝腎功能,如果腎功能正常,服用適量二甲雙胍不會損傷腎臟。
誤區三:血糖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葯。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疾病,目前仍不能根治,可能部分患者可以短期或者長期緩解,但大多數患者都需要長期乃至終身服藥,能否停葯需遵醫囑。
誤區四:光吃藥,不複查。定期監測血糖等指標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其結果可作為選擇藥物及調整劑量的重要依據,有助於優化治療方案和預防併發症。
張秋梅還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不是越低越好,也並非一刀切。老年患者、病程比較長的患者血糖控制需放鬆,以免出現嚴重低血糖導致生命危險。 記者 趙津 通訊員 郭敏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