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2024年02月21日17:15:26 健康 1837

當代社會健康的頭號殺手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腦血管疾病,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有個清晰的認知。

今天給大家交代一種十分常見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冠心病,它大家應該都不算陌生,而且還可能會發展為心衰心梗兩種不同的嚴重後果。

這兩種嚴重的後果都可能會導致患者的死亡,並且如果救治不及時,還可能會留下十分嚴重的後遺症。醫生建議:不想要自己油盡燈枯,就需要做好這兩件事情,以防止冠心病找上門來: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一、心梗or心衰,誰才是冠心病的「最終歸宿」?

既然冠心病有可能轉化為心梗與心衰,那這兩者究竟哪一種才是冠心病的「最終歸宿」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不妨深入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疾病,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損害,造成這一病變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動脈壁內脂質、炎症細胞纖維組織等沉積於動脈內膜下而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

從這簡單的兩句話大家可能會感覺到冠心病真嚴重,患病之後肯定生活好不了了,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嚴重。如果,冠心病預後良好者生活質量與正常人相近。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然而,一件事情往往有好有壞,倘若患者的病情控制不佳,則十分有可能轉化為心衰與心梗,那冠心病究竟是如何轉換為心衰與心梗的呢?

根據剛才的介紹,咱們已經了解了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慢性缺血性心臟病,但是如果該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當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發生心梗

心梗的具體發生機制是,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嚴重阻礙了血流灌注心肌的通暢,心肌細胞因缺氧、缺血而出現壞死,臨床表現為急性心肌梗死。這通常由血栓形成引起,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梗。

如果心梗發生在左心室,且梗死範圍超過心肌總量的40%,會對心臟的泵血功能產生嚴重影響。此時心輸出量急劇下降,嚴重心梗可以導致驚厥心源性休克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如果治療不及時,最終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由此可以看出,冠心病導致心梗造成的死亡是一個十分迅速的過程,但是心衰卻是一種緩慢的疾病演變:

冠心病長期發展,反覆缺血和心肌細胞壞死會導致心肌纖維化、心室重構、心室擴大和心室肥厚。此時心臟舒張功能減退,稱為舒張功能不全,是心衰的先兆。

持續的冠心病損傷會導致心肌細胞大面積失活、心肌功能紊亂、心室肌無力、心室搏出量下降,具體臨床表現為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肺循環增高,肺血管滲透性增加,出現肺水腫,最終呼吸困難而死亡。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那這兩種疾病究竟哪種才是冠心病的最終歸宿呢?

綜合臨床統計研究和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兩種情況都存在,但是冠心病患者轉化為心梗的概率要高於轉化為心衰竭

原因在於心梗發生迅猛,大面積心肌壞死直接影響心功能;而心衰是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可通過藥物控制進展。但心衰的死亡率也不容忽視。

統計數據顯示,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0年內發生心梗的概率為30%-40%,而發生心衰的概率為8%-15%。但是一旦出現心衰,10年內病死率高達50%以上。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所以,冠心病患者要定期檢查,評估心功能,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採取預防措施,降低致死的心梗和心衰發生概率,這對改善預後非常關鍵。

同時,想必大家也看到了,比起緩慢進展的心衰,突然發病的心梗肯定更為危險,但是大家也不用過於驚慌,心梗前期有一個治療的黃金窗口,如果能夠抓住這個難得可貴的機會,就可以有效增加心梗的治癒率,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二、心梗前期癥狀:治療的「黃金窗口」一定要抓住

據醫生介紹,心梗雖然發病迅速,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預兆,只要大家能夠掌握這幾點心梗的前期特徵,抓住心梗的治療黃金窗口,就能夠大大提高心梗患者的生患率:

1. 胸痛胸悶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胸痛是心梗常見癥狀之一,其發生源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阻礙了心肌血液的正常流動,導致心肌缺血。這種缺血引發的疼痛感覺通常表現為胸部不適、壓迫感或沉重感;這是身體對心肌缺血的一種生理響應,提示患者可能面臨心梗的風險。

2. 呼吸急促:

心臟是維持全身氧供的關鍵器官,在心肌缺血的情況下,心臟泵血效能下降,導致全身氧供不足。為彌補氧氣的缺乏,身體通過增加呼吸頻率來提高氧氣攝取。因此,心梗患者常伴有呼吸急促的癥狀,這是一種適應性的生理反應,但也提示著心臟功能可能受損。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3. 噁心和出冷汗:

心梗引發的交感神經興奮會對胃腸系統產生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噁心的感覺。

同時,交感神經激活還可能導致出冷汗,這是一種應激反應。這些癥狀表明身體正在經歷一種緊急狀態,需要迅速應對心臟問題。

4. 腕部或頸部疼痛:

心梗時,疼痛可能不僅局限於胸部,還可能放射到左臂、頸部或下頜。這是因為心肌缺血引起神經傳導異常,疼痛信號可以沿著神經通路傳遞到其他部位。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此外,腕部或頸部的疼痛感是心梗前期的一個潛在跡象,表明心臟血流受到威脅。

這些癥狀的早期出現為患者提供了寶貴的預警信號,強調了尋求緊急醫療援助的重要性。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心肌損傷,為患者爭取治療的黃金窗口。

三、不想因冠心病「油盡燈枯」,這兩件事必須做

關於如何有效的降低冠心病帶來的風險,不讓機體由於冠心病的威脅而置於死亡的威脅之中,醫生給出這兩點建議:

1.普通香煙、雪茄、電子香煙......再好的煙,醫生勸你不吸也罷!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飲食習慣不健康、不愛運動等等,同時,許多人知道吸煙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但可能不了解戒煙對降低冠心病風險的確切效果。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前瞻性調查研究,與持續吸煙者相比,成功戒煙5-15年的人,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降低了57%

而戒煙15年以上的人,心肌梗死發生率僅比從不吸煙者高出了6% 。這足以說明戒煙可以使心肌梗死風險大幅下降,並在15年後基本接近從不吸煙者的水平。

2.上了年紀,就只想躺著?醫生:經常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對你好

許多人知道運動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可能不了解適度的有氧運動對降低冠心病風險的確切效果。

根據波士頓大學的前瞻性研究,每周進行3-4次時長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使冠心病致死風險降低14-23%

研究認為其機制與運動可以降低炎症、改善內皮功能、穩定心率變異性等有關。但高強度劇烈運動對某些人也存在心臟負擔,適度運動強度更為適宜

冠心病,最怕發展為心梗、心衰!不想"油盡燈枯",醫生建議做好2件事 - 天天要聞

除了以上兩點外,健康的飲食結構、積極樂觀的心態、社交支持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助於降低冠心病風險,提高生存質量。

總而言之,冠心病是一種能夠導致心衰與心梗的心血管基礎疾病,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導致患者死亡,但是具體機制並不相同,大家可以通過戒煙與適當運動等措施來有效降低其發病風險。

參考資料:

[1]馮亞東, 趙敏華. 冠心病心梗的發生機制和觸犯因素[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8, 46(8):641-643.

[2]郭勝騰, 周志明. 冠心病心衰的病理生理機制與治療思路[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5, 43(6):569-573.

[3]陳慧霞, 張秋霞. 冠心病患者心梗前後心功能變化的相關因素分析[J]. 護理研究, 2016, 30(7):803-806.

#我來嘮家常#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