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血管病,多吃鉀優於限鹽!歐洲心臟雜誌述評

2024年01月07日22:15:25 健康 1588

近期,Salim Yusuf等在歐洲心臟雜誌發表文章稱,雖然限鹽是公共衛生的優先事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增加鉀攝入量,可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更重要目標。

此外,由於鉀攝入的主要來源包括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因此較高的鉀攝入可能表明了健康的飲食模式。

作者稱,目前大多數心血管預防指南都建議健康飲食,如地中海飲食等,但所依據的證據大部分來自特定地區的觀察性研究,較少基於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對心血管研究的結果。

鉀是最豐富的細胞內陽離子,鈉是最豐富的細胞外陽離子,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細胞膜電位(Na-K-ATP酶)需要二者的交換,依賴飲食和腎臟來維持體內平衡。減少鉀攝入量導致鈉瀦留,下調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刺激腎素活性,並使內皮功能惡化。

當膳食鉀攝入量較低時,即使鈉攝入量適中或較高,腎臟也會保留鈉,從而導致血液中的鈉含量大幅增加,升高血壓。

DASH-Sodium 試驗顯示,在飲食低鉀攝入的情況下,減少鈉攝入量具有更大的降壓作用,支持了鉀攝入量可能會改變鈉攝入量與心血管健康間的關係。

除了鉀攝入量對心血管健康的獨立影響外,還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鈉攝入過量與心血管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可能會通過增加鉀攝入量而改變。當飲食中鉀含量高時,高鈉攝入量的關聯似乎就被抵消了。

在 PURE 研究中,在鉀攝入量>2.3 g/d的人群中,高鈉攝入量並沒有顯著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因此,從心血管預防的角度來看,增加鉀攝入量是必不可少。

有證據表明,增加鉀攝入量可以降低血壓,並可刺激尿鈉,減弱鹽攝入過多造成升壓作用。

一些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去30年平均鉀攝入量有所下降。例如,在美國,從1999 年到 2016 年,鉀攝入量下降(相對減少約5%),而人口低鉀血症則有所增加,從3.8%上升到11.1%。

導致低鉀血症發生率較高的因素有很多,如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增加。鉀攝入量的減少可能與食品製造過程導致的鉀含量較低有關。

中國是全球鉀攝入量最低的國家之一,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在某些地區,鉀攝入量不足是因高鉀食品的相對稀缺,成本高。

據報道,狩獵採集人群的鉀攝入量很高(> 5克/天),可能表明了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鉀的攝入量可能已經下降。

目前,美國科學院和醫學院建議成人攝入超過 4.7 g/d的鉀才能獲得充足的攝入量,而歐洲食品和安全管理局建議超過 3.5 g/d。目前北美的鉀攝入量為 ∼2.7 g/d,西歐為∼3.0 g/d。《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普通成人每天鉀的攝入量是2克。

增加鉀攝入量有兩種主要方法,一是通過食用富含鉀的食物,二是鹽中的氯化鉀代替氯化鈉(鹽替代)。

最近的SSaSS試驗顯示,通過鹽替代(25% KCl、75%NaCl)增加低鉀攝入和高鈉攝入居民的鉀攝入量,可降低心血管高風險患者卒中的風險。

干預組的鉀攝入量估計從平均 1.41 g/d增加到 2.21 g/d,而鈉攝入量估計從 4.3 g/d減少到3.95 g/d。主要結果是急性中風,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發生率有所降低(HR 0.86;0.77-0.96),這一估計與觀察性研究(如PURE研究)的結果一致。

近期的飲食、運動和心血管健康(DECIDE-Salt)試驗是一項整群隨機試驗,中國北方1612人參與。2年後,替代鹽組血壓降低(−7.1/1.9 mmHg)以及心血管事件減少(HR 0.60;0.38–0.96)相關,但對死亡率沒有顯著影響。鹽替代品與生化檢查發現高鉀血症風險增加相關(7.0% vs. 2.4%;HR 3.29;1.45–7.45),但未發生臨床事件。

INTERSALT研究報告,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收縮壓降低 1 mmHg,尿鉀排泄量增加 0.6 g/d。PURE研究顯示,尿鉀排泄量每增加 1 g/d,血壓就會降低 1.08/0.09 mmHg(與 INTERSALT 相比),中國比其他地區更突出。

而與鹽替代組相比,減少鹽攝入量組與血壓或心血管事件的顯著降低無關,儘管鈉攝入量減少幅度相似。

武陽豐教授曾發表文章稱,在我國推廣低鈉鹽,年死亡人數將減少約100萬,其潛在的巨大公共衛生意義,是任何降壓藥物所不能比擬的。

作者表示,增加鉀攝入量可能代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更有利的飲食策略。未來的研究應側重於解決低鉀或中鉀攝入人群補鉀的獨立影響,並確定從飲食中增加鉀攝入量的有效策略。

來源:

[1]Martin O』Donnell, Salim Yusuf, Liffert Vogt, et al. Potassium intake: the Cinderella electrolyt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3) 44, 4925–4934

[2] 武陽豐. 推廣低鈉鹽的科學證據及其公共衛生意義[J]. 中國循環雜誌, 2022, 37: 1-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1.001【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可見原文】

防心血管病,多吃鉀優於限鹽!歐洲心臟雜誌述評 - 天天要聞

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中國循環雜誌》徵稿啟事

本刊誠摯邀請全國心血管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醫生和學者投稿,稿件形式包括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流行病學與人群防治研究、新技術、專題筆談、述評、綜述、病例報告等。

徵稿要求: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應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文字精鍊,書寫工整規範,統計學處理規範。文稿的具體格式、字數和規範等方面的要求詳見本刊稿約(點擊此處可查看稿約)。

投稿方式:本刊已全部實行網上投稿,請通過《中國循環雜誌》稿件遠程處理系統投稿(登錄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聯繫電話:投稿過程中如有任何疑問,請電話聯繫:010-68332599或68331974或68331758。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遲福林:合力共建高水平的RCEP - 天天要聞

遲福林:合力共建高水平的RCEP

5月24-25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主辦,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支持的「共建高水平最大自由貿易區——2025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論壇」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開幕式上以「合力共建高水平的RCEP」...
拉米心理:「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 天天要聞

拉米心理:「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在繁忙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把目標放在「更好、更快、更強」的追求上,卻忽視了照看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拉米心理溫馨提示:在充滿力量與愛的5月,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提醒著我們:愛自己!要從呵護我們的「心」開始。
百科 |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 - 天天要聞

百科 |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

多學一個知識點——這些吃水果習慣不可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但以下食用水果的方式,並不科學。將水果榨成果汁:榨取一杯果汁,通常需要使用三四個水果,這會使人在不知不覺間攝入遠超正常
維生素C是藍莓的近4倍,吃它好處太多了! - 天天要聞

維生素C是藍莓的近4倍,吃它好處太多了!

又到了吃桑葚的季節,桑葚的吃法頗多,可直接生吃,也能榨汁、配酸奶、泡酒……它有哪些營養價值?一起了解?■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4.1克/100克,同為漿果的藍莓總膳食纖維含量僅為2.4克/100克。適當吃一些桑葚能為我們帶來飽腹感,並能促進胃腸蠕動,對腸道健康有益...
【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小科室」在醫療體系中的獨特角色與專業力 - 天天要聞

【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小科室」在醫療體系中的獨特角色與專業力

作者:葉艷彬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引進人才稱職/學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分會委員;廣東省營養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等。負責及主要參與10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課題。獲中國營養學會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