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見於50~70歲的老年人群,但是近年來,由於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在門診就診的患者中發現,患有血小板增多症的趨勢越來越年輕化。希望所有的年輕人都能以此為鑒,重視身體健康!
從中醫的觀點來說,原發性血小板增多是由腎氣不足、氣虛血瘀、或邪滯、瘀血阻滯所致。
在治療方面主要以溫陽補腎、活血化瘀為主,兼有脾虛,肝弱者證屬虛中夾實,所以要在祛邪同時不忘扶正,尤其是年齡偏大的人群要以扶正為主。
就拿之前接診的一位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為例。
吳女士,46歲,查出血小板增多已經2年了,一直在服用西藥,效果並不明顯。一次在網上刷到了我,便想試試中藥治療。
吳女士自述,平時有頭暈乏力、易出汗、大便溏稀的情況。舌質淡、苔浮白,是典型的脾虛濕蘊、上熱下虛之症,所以在用方上以補脾祛濕為主,兼顧清虛祛火。
於是擬方:
黃芪、牡蠣、女貞子、龍骨、白芍、水蛭、蒼朮、梔子、川芎、防風。
用方10劑後,頭暈乏力的癥狀有所好轉,繼續服用三個月後,身體其他不適癥狀均已消失,去醫院複查,血小板也降到正常範圍內了。
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多是由於脾、腎兩虛,易伴水濕,痰濁,需溫陽利水、祛濕化痰;對於中老年病人,則應以扶正為主,不宜服用太多的破血化瘀、燥血等藥品。
所以我想表達的是,針對不同的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要結合患者的病情、體質來辨證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其實這就是中醫辨證治療的好處,講究專人專方,根據不同患者的體質、病情,選擇適合他的治療方案。
我是血液科中醫肖君,有近30年的治療血液病的經驗,在臨床上治癒了無數的血液病患者。如果你有血液病這方面的困擾,可以在下方留言「幫助」,我來幫你辨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