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2023年03月25日23:44:03 健康 1460

林先生與王女士結婚已有20多年了。他們從大學時代就是一對恩愛的情侶,相互扶持,生活幸福。歲月流轉,他們共同度過了無數波折,也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

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 天天要聞

然而近來,王女士逐漸感到不快。她向密友傾訴,從去年9月份開始,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性生活次數不足兩次,懷疑林先生是不是有了外遇,這讓她倍感痛苦。

就在前幾天,王女士終於向林先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林先生聽後非常吃驚。他認為性生活並非愛情的全部,而是需要雙方共同溝通和理解的。在他們的關係中,彼此的愛意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而非頻性生活。

夫妻生活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關乎生理需求,更涉及到情感溝通和親密關係的維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夫婦之間關於夫妻生活頻率的看法和期望往往存在差異,一些夫婦甚至為此感到擔憂。因此,了解正常的夫妻生活次數對於建立和諧、健康的婚姻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 天天要聞

夫妻生活次數受多種因素影響,每對夫婦的需求和情況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影響因素:

1.年齡和健康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功能逐漸減弱,性慾和性能力可能會相應降低。此外,健康狀況也直接影響夫妻生活次數。疾病和身體不適可能導致性生活次數減少。

2.心理狀態和壓力水平:心理壓力、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會對夫妻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在精神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性生活次數可能會減少。

3.工作和生活環境:工作繁忙、加班、出差等因素可能導致夫妻分居兩地或缺乏共同時間,從而影響夫妻生活次數。

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 天天要聞

4.情感溝通和關係質量:夫妻之間的情感溝通和關係質量對夫妻生活次數有重要影響。在感情和諧、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夫妻生活會更加愉悅和頻繁。相反,情感矛盾和溝通不暢可能導致夫妻生活次數減少。


正常的夫妻生活次數因個體差異而異,沒有固定的標準。關鍵在於夫妻雙方的需求、舒適度和共識。以下是一些建議,以幫助夫婦確定適合自己的夫妻生活次數:

雙方溝通:夫妻之間應該坦誠溝通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對方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協商達成共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夫妻生活次數。

個人需求和舒適度:正常的夫妻生活次數應該滿足雙方的需求,同時考慮到彼此的舒適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每對夫婦的夫妻生活次數也會有所不同。

質量而非數量:夫妻生活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夫婦應關注情感交流、互動和滿足度,而不是單純追求次數。過分關注次數可能導致生活壓力增加,反而影響夫妻生活質量。

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 天天要聞

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夫妻生活的基石。以下是一些建議,以幫助夫婦維護和諧的婚姻關係:

增進情感溝通:情感溝通是夫妻關係的核心。夫婦應保持良好的溝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疑慮和期望,相互理解和支持。

互相尊重和理解:夫婦應尊重對方的個性、習慣和需求,同時在關鍵問題上給予理解和支持。通過互相尊重和理解,夫婦可以建立更加穩定的關係。

共同參與生活和娛樂活動:夫婦應一起參與日常生活和娛樂活動,增進感情。共同度過快樂時光有助於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強夫妻關係。

分擔家務和責任:夫婦在家庭生活中應共同承擔家務和責任,避免讓其中一方感到負擔過重。分擔家務和責任有助於維護夫妻關係的平衡和和諧。

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正常?醫生提醒:建議不要刻意追求次數 - 天天要聞

關注雙方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對夫妻生活至關重要。夫婦應關注彼此的健康狀況,鼓勵對方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

激發愛情的新鮮感:夫婦應不斷嘗試新事物,為婚姻注入新鮮感。可以通過旅行、嘗試新的興趣愛好或慶祝特殊日子等方式,讓愛情保持活力。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 天天要聞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近日,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位來自新疆的鼻咽癌III期放化療後10餘年的康復期患者,將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送到醫護人員手中,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這名新疆患者近日獨自前來陽江度假,在旅途中,出現明顯乏力、頭暈、痰多、吞咽不適及胃脹氣等癥狀,於是來到市中醫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市中醫醫院...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 天天要聞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5月13日,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山東濟寧市泗水縣一名28歲的小夥子突發疾病,急需大量血液進行救治。當日下午,患者家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患者尚未脫離生命危險,仍需血液救治,對血型沒有要求。泗水縣紅十字泉鄉應急救援隊隊長劉傳濤介紹,該患者每天需要約3000毫升的血液,當日下午已組織第一批獻血。...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 天天要聞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關於主食,經常存在一些誤區,「多吃點肉沒關係,只要不吃主食就不會長胖」,還有人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吃或少吃主食能減輕代謝負擔、防範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01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一項對近4萬名成年人為期1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 天天要聞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趙女士反映,此前因為胳膊疼痛到杭州江城骨科醫院就診,做完手術還是覺得不對勁,她不由得產生了懷疑。趙女士:2023年9月23號。記者:當時因為什麼問題來這裡?趙女士:當時因為我胳膊痛,是這裡痛。當時我進了江城骨科二樓,他說是「北京專家」。他說你拍個片,那我就拍個片子。拍個片之後他說你再拍個核磁,他們帶了我們...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 天天要聞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劉輝、徐暢團隊4月23日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院方供圖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劉輝、徐暢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並受邀發表同期述評文章,實現國際權威...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 天天要聞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近日,上海長寧區和睦家醫院對面的停車位上,停著一輛貼著「醫院欺詐」「醫生來路造假」等標語的名牌重卡房車,引來路過市民的關注。5月12日,該車車主潘先生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自己去年因交通事故受傷在該醫院接受了一系列治療,前後花費近百萬元,在接受屁股撕裂傷疤痕相關整形手術後,他發現手術切口過大,還導致肛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