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菜購」。我平時每天都要進市場、逛商場、趕大集、購物買菜,風雨無阻,樂此不疲。由於長期採購,會經常碰到很多很多的老同事、老朋友,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新鮮事,還會結識一些新菜友。大家經常相遇,在一起拉拉呱、聊聊天、說說話。相互交流溝通一下自己的感悟和所思所想,有時還真的收穫不小,也真能學到一些比較實用的生活知識。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地區的小年日。從國家放開疫情管控後,也已經接近1個月的時間了。現在看來大部分人已經經過了第一波疫情的洗禮,都正在康復階段。據有關資料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後,很多人都產生了後遺症,比如,咳嗽、脫髮、嗅覺味覺消失、耳鳴、失眠,等等,總計十餘種之多。
今天在市場上碰到一老同事,她說自己已經68歲了,自己陽康後真的是有很多的後遺症,最厲害的就是咳嗽,再就是睡覺質量不高。談起後遺症,她還是很有認知和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她說:「有些問題確實是後遺症,但有些問題就可能是自己的生活習慣不當造成的」。帶著這個問題,我聽了聽她的講解,還確實那麼回事。
比如說,有的60多歲的老年人感覺陽康後做頓飯都精疲力竭,走個路也氣喘吁吁,晾個衣服也會頭暈眼花。這其實很多都是心理作用的結果,硬跟新冠扯關係,也實屬沒有太大的意義。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或許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躺的時間太久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好人躺7天也成了病人」。就是說,即使一個健康的人,如果整天躺在床上,長時間不活動、不鍛煉,久而久之就會渾身無力,腰酸背痛。
很多老年人聽說新冠感染後不能洗澡洗頭、不能勞累、不能劇烈運動,那就乾脆躺床上休息吧!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不能劇烈運動」並非是「不能運動」,運動是必須的,只要不過於劇烈,不感到勞累,肯定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如果長時間躺著不動,久不活動,身體板硬,結成一塊,不虛弱才是怪事。
正確的做法還是要活動,還得要鍛煉,畢竟「生命在於運動」嘛。但運動過程不要貪圖效果,也不要太猛,更不要貪圖步數。一般以散步、休閑為好,以一次性不超過5000步為宜,以渾身微汗為佳。
第二個原因:營養沒跟上
有的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後,就胃口不好,這也不想吃,那也不想咽,這勢必就會造成營養的不足。大家想一想便明白了,身體缺乏營養,那肯定就是渾身無力啦,幹啥都沒勁。
正確的做法是,即使沒胃口也要想辦法多吃食物。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慌慌」,就是這個道理。應該多攝入蛋白質,比如牛奶、雞蛋、豆漿、雞肉豬肉等等。
同時,還要注意營養均衡,既不要不吃,也不要暴飲暴食。要合理攝取新鮮蔬菜、水果等營養品,增加身體的維生素,千方百計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