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還能去嗎?
身邊有個護士朋友是一個怎樣的體驗?那大概是能及時了解到疫情的第一手消息吧。
近來這段時間,一則朋友圈中的信息被瘋狂點贊,而其中包含的信息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請不要到醫院來。
看到這條消息覺得驚訝,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這位朋友透露以下幾點。
- 醫院最近人很多,但還不至於說醫療資源崩潰這樣的程度,但有一點能確認的是,大多數是老人。
- 別說醫院,就是現在的診所幾乎都是爆滿的狀態,其中多是感冒和發燒的較多,而其中居多者也是老人。
- 能不去醫院就別去,如果身體狀態不好感覺自己被感染了,首選居家隔離,自己吃點防護的葯,比去醫院安全多了。
- 家裡常備葯,如果有老人和小孩,那麼盡量讓他們減少活動面,疫情3年都過來了,不差這一兩個月,忍忍就過去了。
- 醫院現在對護士的要求是,如果感染了沒有癥狀,那麼要保持崗上有人,不到萬一不請假。
不得不說,這就是目前防控的真實狀態,而還有一個現實情況是,能買到葯的話就多備點,但不至於備太多,因為萬一感染的話,葯到手的也許不那麼及時,畢竟藥店也統統是爆滿狀態或者缺貨。
支持把醫療資源留給老人孩子
關於這一點,劉強東在分享陽性後居家經歷的時候也在呼籲,我國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而國內的老人基數是非常大的,另外,孩子的抵抗力也沒有成年人強,所以把資源儘可能多的留給孩子和老人是一個智慧的選擇。
目前,各大醫院不允許拒收陽性患者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這給了陽性人員一針強心劑,畢竟我們都害怕陽了卻沒有地方醫治,這關乎於每個人。
但還是那句話,不到萬不得已,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
「放開」後的中國有像某些不安好心的人預測的那樣大面積感染嗎?
不少專家預測,放開後的我們會經歷幾波疫情高峰的衝擊,這是公認的,但不至於說會導致多麼嚴重的後果,比如重症率,死亡率等。這說明了最近政策的可實施性。
全面免疫已經成為可能了(大面積感染,如同感冒),而專家的預測稱國內在兩個月左右會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感染。
既然都會感染,那究竟早一點好還是晚一點好呢,其實都不是,在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下,不感染也是可能的。但也不必糾結,大趨勢之下,就像豬在風口都能飛一樣,勿憂慮。
最後的最後,每個人都是身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管你多有錢,不管你多火,不管你流量多大,不管你多牛,不防護好,一樣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