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由於飲食造成的,就連我們談之色變的癌症也不例外,比如常見的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肝癌等等,都與飲食密不可分。
癌症
正是因為癌症的可怕,我們就應該對癌症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學會從源頭上杜絕癌症,因為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疾病。
對於很多癌症,提前預防能起到很大的效果,對於導致這些癌症的誘因避而遠之,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於很多人的不重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一級致癌物」,也時常被端上了飯桌。這些食物之所以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定為一級致癌物,是因為它們都含有一級致癌物: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是廣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一種毒素,多產生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
早在1993年,黃曲霉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一級致癌物」,其致癌主要機制是由於它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後者與致癌有關。M1是黃曲霉毒素B1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 B1,B2,G1,G2,M1,M2等,其中M1和M2 主要存在於牛奶中,B1為毒性及致癌性最強的物質。
黃曲霉素
由於其致癌性極強,因此極少量的攝入都會導致嚴重的肝功能損害,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生活中常見的產生黃曲霉素的食物有哪些呢?
一、變苦發硬的堅果、花生
堅果花生放置時間長了,很容易由於潮濕導致發霉,這個霉就是黃曲霉。但是很多人可能是由於捨不得扔,就很容易吃入黃曲霉素。
二、反覆使用的食用油
現在使用的食用油大多數都是由花生、穀物壓榨的,其中澱粉的含量非常高。如果在生產、運輸或者保存的過程中存在漏洞,就很容易導致黃曲霉素的滋生,嚴重危害健康。
三、發霉的穀物、玉米
穀物和玉米的表面很容易滋生黃曲霉素,稍微保存不當就很容易被污染。如果食用了已經霉變的穀物和玉米,則就容易導致黃曲霉素的感染。
發霉的玉米
正是由於這些食物容易滋生黃曲霉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和眾多腫瘤學專家都明確表示,如果身邊還有這些食物,立即停止食用。
當然了,癌症的產生與飲食密不可分,與生活習慣也是關係密切的。以下4種壞習慣,也很容易招惹癌症上身:
1、熬夜
長期熬夜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物鐘紊亂,嚴重睡眠不足導致內分泌紊亂,消化功能、免疫功能都會下降,久而久之就會容易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易產生癌症。
2、抽煙喝酒
抽煙與飲酒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是十分明顯的,香煙中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高達幾十種,而酒精對肝臟、胃腸道的損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3、暴飲暴食
很多人飲食不節制或者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這樣很容易引起肝膽胰脾系統的功能紊亂,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胰腺炎、膽囊炎等等慢性炎症性疾病,進而進一步發展為癌症。
暴飲暴食
4、從不體檢
體檢能夠及早地發現早期的癌症,這對於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以及預後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體檢的意義,從不體檢,以至於等到發現時已經都是晚期,懊悔終生。
綜上,癌症的產生與飲食離不開關係,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部分食物中含有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一級致癌物。當然,癌症的發生也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想要杜絕癌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