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2022年10月14日21:38:07 健康 1035

凌志軍,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一名作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個癌症患者,2007年,凌志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這15年來,他是如何成功戰勝癌症的?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抗癌故事。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44歲肺癌腦轉移,人民日報記者無辜被癌症盯上

2007年的一天,凌志軍正在家中專心致志地伏案寫新書《中國新革命》,誰知在突然之間暈倒了,這讓他和家人都不免有些擔心,於是去醫院做了一個系統的檢查。

這一查不要緊,誰知竟查出了癌症,凌志軍和家人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又去其他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沒想到真的是癌症無疑。

當凌志軍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時候,醫生也是很委婉的告訴他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其實就是一份無情的「死亡通知書」。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這件事對於凌志軍一個常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這時的他才44歲,上有老下有小,對於這個消息一時也是接受不了的,誰會想到自己竟然會患癌?

從絕望到抗爭,靠自己達到治癒

凌志軍很絕望,他了解到的一些情況令人沮喪。過去30年,癌症患者的數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的人有可能超過1000萬。「癌症就是絕症」已成民眾的普遍看法。

在驗證美國朋友說法時凌志軍發現,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轉而呈現下降趨勢。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醫學上的所謂「治癒率」,提高到81%。

世界衛生組織公開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於是他決定自己選擇治療方向。

於是他查看了一些關於肺癌方面的書籍,確立了自己的治療方案,先是和醫院預約將自己大的腫瘤切除了,然後調養身體,雜念全部拋棄,一心養生。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當他的報告出來,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任何一種特效藥能夠治療癌症,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只要得了癌症,就被判了死刑,生活中每多過的一天,都是和死神在搶日子。

可是凌志軍卻偏僻不信邪, 他用自己的方法讓自己重獲新生,讓自己戰勝了癌症,和死神的對抗他終於成功。

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改變生活狀態

患上癌症後,凌志軍喜歡上了喝咖啡,每天花二十分鐘的時間去研磨咖啡,沉浸在咖啡醇厚的香氣里,接著放空自己,享受寧靜帶來的平和。

他不再把自己封閉在桌前,為新書構思而埋頭苦想,而是更多在戶外度過一天時光,草地、湖邊、公園到處都是他的身影,一有時間他還會帶著家人去滑雪和游泳。

他每天雷打不動地去鍛煉,每天步行五公里,五年時間,他一共走了8000公里的路程,相當於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凌志軍將以前的不良習慣全部放棄,重新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面對生活。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別讓醫生嚇死人

凌志軍表示,醫生的話要信,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如果當初凌志軍對醫生說的話深信不疑,以為自己真的只能活三個月,那麼後來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面對醫生時,病人容易陷入兩種極端的心理,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也不信,另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都信,無論是哪種,對於治病都是有一定弊端的。

凌志軍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都應有一定的認識,別讓醫生的話把自己束縛住了。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心情愉悅平和

凌志軍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還有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對他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經常給他加油打氣,

有時候他還會約著朋友和家人去爬山,呼吸新鮮空氣,他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抗癌生活的日常,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很愉悅平和的,一段時間之後,凌志軍感覺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了活力,一些癥狀也明顯逐漸好轉。

——不要過度治療

學會分辨哪些醫生值得信任確診癌症後,凌志軍發揮了自己的記者本能,發現醫生誤診、病人傷害醫生的事情時有發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

「我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約有200萬,約有8成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意或被迫接受了過度治療。超9成患者沒有得到良好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的比例僅有20%。」

但是不吃藥不化療,並不是說凌志軍就對自己的身體不管不顧。而是他要使用自己的方法來抗擊體內的癌細胞。

44歲肺癌腦轉移,靠自己達到治癒,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 天天要聞

凌志軍用的努力不但使自己重獲健康,更成為其他癌症患者的勵志故事,這就是凌志軍的抗癌寶典。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腸道是否癌變,吃飯就知?結腸癌患者,飯後或會出現這幾種現象 - 天天要聞

腸道是否癌變,吃飯就知?結腸癌患者,飯後或會出現這幾種現象

如果你每次吃完飯就感覺肚子悶痛、腹脹明顯,甚至排便異常,小心你的腸道可能正悄悄「亮起紅燈」——結腸癌往往在早期就會通過「飯後徵兆」向你示警。莫以為那僅僅是尋常的胃腸不適,中老年朋友尤需留意,以下這幾種飯後的異常表現切不可忽視。一、飯後腹脹、
這種蔬菜是「腸道清道夫」 七大功效助你養生 - 天天要聞

這種蔬菜是「腸道清道夫」 七大功效助你養生

空心菜被稱為「夏季滅火器」「腸道清道夫」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不僅鈣、鉀、膳食纖維含量高還富含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夏天吃它,好處太多了 空心菜的七大功效 空心菜,是我國南方栽培最為廣泛的蔬菜之一。據現代中藥學記載,空心菜味甘,歸大腸經和胃經,主要功效為涼血清熱、利濕解毒,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外...
紅星觀察丨當孤獨症、阿爾茨海默病、腦膠質瘤遇上腦機介面,成都科研改變醫學圖景 - 天天要聞

紅星觀察丨當孤獨症、阿爾茨海默病、腦膠質瘤遇上腦機介面,成都科研改變醫學圖景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利用腦機介面將人類囚禁於虛擬世界,未被囚禁的人類也利用腦機介面技術,潛入虛擬世界奮起反抗。這部電影留下的不只是銀幕上的震撼,更在現實世界激起深遠的哲學思考和對科技的無限遐想。如今,科幻正照進現實。大洋彼岸,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正加速推進人腦與機...
全省首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血管斑塊多學科診療門診開診 - 天天要聞

全省首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血管斑塊多學科診療門診開診

極目新聞記者 王晨曦通訊員 貝蘭 周憲當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生活方式改變,心腦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則是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的「隱形炸彈」。為提高血管斑塊的精準管理和高效治療,滿足患者就醫需求,5月23日,全省首家血管斑塊...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 天天要聞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多學一個知識點這些吃水果習慣不可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但以下食用水果的方式,並不科學:×將水果榨成果汁:榨取一杯果汁,通常需要使用三四個水果,這會使人在
癌症轉移後還有救嗎?醫生提醒:這4處轉移仍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癌症轉移後還有救嗎?醫生提醒:這4處轉移仍有治癒的可能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癌症一旦「轉移」,很多人腦海里就只剩下一個詞:絕望。但真的是無藥可救了嗎?其實未必,尤其是當癌細胞轉移到了某些特定部位時,仍存
三伏天必喝!一杯炒姜米茶,逼出十年寒濕 - 天天要聞

三伏天必喝!一杯炒姜米茶,逼出十年寒濕

濕氣困住的現代人,需要一碗「暖身茶」清晨的辦公室,咖啡的香氣掩蓋不住鍵盤聲里的疲憊。鏡子里蠟黃的臉、黏膩的頭髮、總也沖不幹凈的馬桶……這不僅是你的日常寫照,更是千千萬萬打工人的「濕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