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5年05月19日17:03:07 健康 1669

老張今年68歲,退休後生活悠閑,但最近他總感覺不舒服:胸口時常發悶,稍微運動就氣短,晚上還手腳冰涼

老伴看著他坐立不安,勸他去醫院檢查,結果卻沒有什麼大問題。朋友推薦他去找小區里的李老中醫。

李老中醫仔細把脈後問:「老張啊,是不是最近有心事?還有,吃飯是不是老喜歡涼的東西?」

老張點頭:「是啊,兒子工作不順心,我這老父親心裡也堵得慌,前陣子天熱,我幾乎每天都吃冰西瓜。」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李老中醫笑著說:「你的問題在『堵』,氣堵了,血也有點滯,再加上濕氣、寒氣侵襲,身體就不通了。別擔心,我教你幾招,把身體的『堵』都通一通!」

中醫講究「通」,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生活中,氣堵、血堵、濕堵、寒堵、熱堵是常見問題。中醫通過飲食、按摩和調理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

氣堵了——調暢氣機,遠離胸悶煩躁


氣堵癥狀:氣為生命的根本,當氣機運行不暢時,身體會發出信號,比如胸悶、脅肋脹痛、愛嘆氣,甚至伴隨食慾減退、心情鬱悶等。

推薦食療:橘皮玫瑰粥

材料:橘皮5克、玫瑰花3克、粳米100克、紅棗5枚

做法:

  • 將橘皮和玫瑰花用清水稍泡洗凈;
  • 粳米和紅棗洗凈後,加適量水煮粥
  • 粥快熟時加入橘皮和玫瑰花,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此粥能疏肝理氣、舒緩情緒,尤其適合情緒不暢或壓力大的人群。

按摩穴位:太沖穴

位置:足背,第一、二趾骨間凹陷處。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壓3-5分鐘,配合輕揉,力度適中。

作用:能調暢氣機、舒肝解郁,緩解胸悶、脅痛的癥狀。

血堵了——活血化瘀,身體更輕鬆


血堵癥狀:中醫認為血行不暢會導致瘀堵。表現為面色晦暗、皮膚乾燥、手腳冰涼、月經不調等。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推薦食療:桃仁

材料:桃仁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 桃仁洗凈,用刀稍稍搗碎;
  • 粳米洗凈,加桃仁一起煮粥;
  • 粥熟後加入適量紅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能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尤其適合血瘀體質人群調理氣血。

按摩穴位:血海穴

位置:大腿內側,髕骨內緣上方約兩橫指處。

方法:用拇指按壓血海穴3-5分鐘,每天1-2次。

作用:疏通血脈、改善氣血瘀滯,有助緩解女性月經不調及手腳冰涼問題。

濕堵了——祛濕排濁,輕身健體


濕堵癥狀:濕氣為萬惡之源,濕堵會引發頭重如裹、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及腹脹等不適。

推薦食療:薏米紅豆湯

材料:炒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茯苓15克

做法:

  • 所有材料洗凈後,加足量清水;
  • 用小火煮1-2小時,煮至豆軟湯稠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利尿消腫,尤其適合濕氣重、易疲勞的人群。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按摩穴位:陰陵泉穴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

方法:用手指按壓3-5分鐘,按壓時稍用力,感到酸脹即可。

作用:健脾化濕、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身體沉重感。

寒堵了——驅寒暖體,健康過冬


寒堵癥狀:寒氣入侵會導致經脈不通,表現為手腳冰涼、關節酸痛、畏寒怕冷等。

推薦食療:蘇葉薑茶

材料:鮮紫蘇葉5克、生薑3片、紅糖適量

做法:

  • 紫蘇葉、生薑洗凈後加水煮沸;
  • 出鍋前加入適量紅糖,趁熱飲用。

功效:散寒解表、溫中和胃,特別適合寒性體質者。

按摩穴位: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第七頸椎棘突下。

方法:用熱毛巾敷大椎穴或手指按壓,每次5分鐘。

作用: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緩解寒性引發的不適癥狀。

熱堵了——清熱降火,身心舒暢


熱堵癥狀:熱堵常見於易上火體質的人群,表現為咽干口苦、心煩易怒、便秘等。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推薦食療:三根湯

材料:蘆根15克、白茅根15克、葛根10克

做法:

  • 材料洗凈後加水煮成湯
  • 代茶飲用,每天1-2次。

功效:清熱生津、解毒利尿,適合因熱性體質引發的不適。

按摩穴位:曲池穴

位置:肘部外側,肘橫紋外端凹陷處。

方法:拇指指腹按壓曲池穴,稍用力,約3分鐘。

作用:清熱解毒、改善上火癥狀。

中醫提醒: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通過調理飲食、按摩穴位等方法,身體的氣、血、濕、寒、熱「堵」能得到有效改善。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體出現明顯或持續的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不要盲目自治。

健康養生,從日常「通」開始!

來源:青島廣播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汗出淋漓身反痛,風濕相搏是真兇 - 天天要聞

汗出淋漓身反痛,風濕相搏是真兇

《傷寒論》言:「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然臨證常見汗出如雨,身痛反劇,惡寒不去者,是何道理?此非尋常太陽中風,乃風濕之邪盤踞肌表,膠著難解之象!《金匱要略》早已明示:「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汗大出者,但
空腹吃香蕉的「隱藏規則」:吃對是寶,吃錯犯愁! - 天天要聞

空腹吃香蕉的「隱藏規則」:吃對是寶,吃錯犯愁!

香蕉憑藉軟糯香甜的口感,成為不少人喜愛的水果。但「空腹不能吃香蕉」的傳言,又讓很多人在飢腸轆轆時對著香蕉猶豫不決。究竟能不能空腹吃香蕉?答案並非簡單的「能」或「不能」,這其中大有講究,我們不妨從多個角度來一探究竟。
側躺刷手機,很傷身!應該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側躺刷手機,很傷身!應該這樣做

你平時會側躺刷手機嗎?這個看似舒適的姿勢不僅容易誘發斜視還會增大肩頸腰的損傷風險怎樣才能減少這些危害?快來學習正確刷手機姿勢01側躺玩手機這個姿勢的危害比你想像中更大長期側躺玩手機,會使靠近枕頭一側的眼部血管受到壓迫,導致供血不足,時間一長就容易有膨脹感,可能會出現短時性的影像重疊和睫狀肌痙攣。...
十二指腸潰瘍飲食修復指南:這樣吃更健康,附專家推薦食譜 - 天天要聞

十二指腸潰瘍飲食修復指南:這樣吃更健康,附專家推薦食譜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不少患者都有這樣的體驗:中上腹反覆出現周期性疼痛,尤其在兩餐之間空腹時發作,那種隱隱的灼痛感持續不減,直到吃下食物或服用抑酸藥物後才得以緩解。更讓人困擾的是,部分人還會遭遇半夜痛 —— 夜間胃酸分泌過高,硬
熱量低、穩血糖,適合全家人吃的水果正大量上市 - 天天要聞

熱量低、穩血糖,適合全家人吃的水果正大量上市

夏天來了,桃子大量上市。軟軟的果肉、甜甜的汁水,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來。其實,桃子不僅好吃,營養也很不錯。如今,市面上的桃子品種豐富,油桃、水蜜桃、蟠桃、黃桃……不同品種在口感和營養上各有特色。桃子到底有哪些營養價值,不同品種的桃子營養又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