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州網_揚州焦點】

繪圖 沈江江
一到考試身上就起紅疹,一聽到父母吵架或自己與別人爭吵就肚子痛……有人說,這是一種「心理過敏」的反應。揚州五台山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唐小偉表示,所謂的「心理過敏」,其實是常見心身疾病的某些表現。
這些現象都是心身疾病
從升入初三開始,小絹(化名)幾乎每次考試前,身上就開始起大片紅疹,直到考試結束,紅疹才會慢慢褪去。
如今16歲的小絹正在讀高一,隨著考試越發頻繁,她出現紅疹的次數越來越多。「帶孩子看過好幾家醫院的皮膚科,吃的葯、塗的葯都用了,就是不能除根。」小絹的母親金女士(化名)說。直到前不久,經親戚推薦,金女士帶著小絹前往醫院心理科就診。
10歲的小辰(化名)是一個性格內向的男孩,他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突然間肚子痛。「是痛到滿地打滾、嘔吐、大汗淋漓的那種。」小辰的父親齊先生(化名)介紹,小辰腹痛發作大多數都是他和妻子激烈爭吵時,還有一兩次是小辰和小夥伴玩爭執時出現的。
「這是我們在門診上常遇到的一種心身疾病。」唐小偉表示,也有人稱其為「心理過敏」,是指皮膚上的紅疹,或者突然的腹痛,都是在面對一些特殊的場合,或特別的壓力時出現的,換個環境或做心理疏導,可能就會緩解;但一旦回到之前的環境,重新進入心理應激狀態,紅疹、腹痛以及其他身體出現的癥狀又會反覆發作。
超30%軀體疾病與心理因素相關
唐小偉介紹,心理因素對心身疾病發生髮展中起主導作用,日常生活各種瑣碎的事情,以及突發性的事件,都會對我們的心理狀態造成壓力和衝突。「當壓力或者衝突得不到緩解時,我們的身體很可能以疾病的方式來表現。」他表示,心身疾病的患者範圍還是很大的,據統計數據顯示,綜合醫院尤其是內科門診,可能有超過30%的患者的軀體疾病都是跟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他認為,心身疾病其實也是精神疾病的範疇。包括蕁麻疹、瘙癢症、濕疹、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系統出現的心身疾病;胃潰瘍、結腸炎、肥胖、神經性厭食、嘔吐等消化系統出現的心身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的心身疾病;甲狀腺功能的異常、糖尿病等內分泌系統的心身疾病;緊張性頭痛、偏頭痛等神經系統的心身疾病等。
要及早發現、診斷和治療
如果您或身邊的親友可能存在心身疾病,唐小偉醫生提醒您需要及早去專業的心理機構診斷和治療,須在第一時間接受正規的心理治療,有放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治療,以及進行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治療方法。
如何預防或者減少心身疾病的發生?唐小偉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注意:
1.性格急躁的人群,遇事有情緒要找到適當的宣洩方式,比如找信賴的人傾訴,找專業機構去做宣洩處理等來減輕心理壓力。通過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應變能力。
2.正確地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做到適當調整,勞逸結合。
3.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經常的體育鍛煉,不要吸煙、酗酒和熬夜。
通訊員 董慧 記者 張慶萍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