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會說話或說話晚,也不會用其它非語言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比如打手勢,用肢體語言、表情等。
2.不喜歡與他人玩耍、互動,或者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互動。比如推搡、摟抱等。有時哪怕是父母的擁抱,他們也會拒絕。
3.跟人接觸,迴避別人的目光,不看人,別人叫他,逗弄他,都沒什麼反應。
4.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受到傷害,不會向父母尋求安慰。
5.經常重複某一種刻板的行為。比如重複開門、坐電梯等。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因為孤獨症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其他任何一蹴而就的治療手段。但可以通過訓練或行為干預,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獲得社會功能。6歲之前,都是最好的干預年齡。
如果孩子得了孤獨症,父母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的艱辛。他們可能常常會感到焦慮和絕望。對家裡有孤獨症的孩子的家長們幾點建議:
1.接納孩子是個孤獨症患者。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孩子患病的原因,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有研究表明,有可能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造成。不是父母養育方法不當導致的,也不是孩子缺少同伴造成的。
2.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可以儘早確定孩子的治療計劃。家長多了解孤獨症的信息,才能在家給孩子一些有效的關愛和照顧。接納孩子的異常,對孩子做得好的多鼓勵,不好的用科學的方法去矯正,或者適當忽視,最大限度幫助孩子學會社會規則。
3.與其他孤獨症的家庭及相關組織取得聯繫,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分享經驗和技巧。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好像是活在另一個星球。但他們也一樣渴望被關注、渴望與人交往,只是,他們暫時還不會,不知道如何去表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給身邊這類「來自星星的孩子」,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支持和鼓勵,多一點肯定,幫助他們走出那個孤獨的星球,回歸正常的社交,早日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