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可是它的治療難度卻非常大。
首先,抑鬱症的癥狀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人會認為是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造成的,沒什麼大不了。
還有一種叫微笑抑鬱症,患者平日里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抑鬱症的癥狀,還可能是經常面帶微笑,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問題。
有一位男青年就是如此,他在上大學時就隱隱察覺到自己的心理存在問題。整天睡不著覺,鬱鬱寡歡,感覺活著沒有任何樂趣。但是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表面上一切正常,痛苦全在心裡。
有一次他委婉地向媽媽表示,自己想去看看心理醫生,卻被媽媽一口回絕了。媽媽經常和老師溝通,自以為對他在學校的表現非常了解。媽媽說他整天沒事就胡思亂想,還不如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他就再也沒有跟別人提過這件事。
工作之後,他不知道是第幾次一夜無眠、默默流淚了,甚至都想好了了結自我的方式。一直到媽媽收拾房間時,發現他偷偷攢了幾十片的安眠藥,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即陪他走進了心理門診。
其次,很多人對抑鬱症缺乏了解,對這個病並不認可。
有位女性,生完孩子之後得了產後抑鬱症。那種痛苦的感覺讓她崩潰了好多次,她差一點走不出來。她曾嘗試著向身邊的人求救,老公說她是太累了,讓她好好休息。媽媽說她是太閑了,休完產假一上班就好了。
還有的人一聽說有人得了抑鬱症,就害怕得不得了。有個年輕人告訴父母自己得了抑鬱症,想讓父母帶他去治療。父母聽了第一反應是讓他不要聲張,以免影響他的工作和感情,只能像做賊一樣偷偷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有的抑鬱症患者一出門就被別人指指點點,有人甚至毫不避諱地稱他為「神經病」,讓他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們因此就更不敢出門見人了,這種環境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恢復。
還有的人,在被確診了抑鬱症之後,換來的是不被理解。周圍的人不理解,這個人平時看上去好好的,怎麼會得了抑鬱症呢?有些患者自己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會患上抑鬱症呢?不僅如此,他們還會被指責,被貼上「嬌氣」「心裡脆弱」「敏感」等標籤。
確實,抑鬱症比較複雜,它不像感冒那樣,可以明確地查出致病因子,醫生可以給出科學而簡單的解釋。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在短時間內很難明確說清楚,治療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恢復過程也容易曲折不平。
但是,抑鬱症對人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的人因為它過得悶悶不樂,活得狼狽不堪。有的人因為無法忍受抑鬱症的折磨,選擇走了極端。
而且,這個群體的數量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大。有網站曾經專門做過調查研究,他們發現抑鬱症本身就難以發現,這個群體的數量非常龐大,其中青少年佔據著很大比例,由於整個社會總是忽視這個問題,加重了抑鬱症患者的絕望。
抑鬱症患者治療的第一步就是被看見,然後是被理解。很多心理諮詢師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抑鬱症患者最需要身邊人的接納、理解和支持,否則,再好的治療方法也難以產生好的療效。
沒有人願意患上抑鬱症,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這個心理疾病。希望抑鬱症患者可以輕鬆自然地說:「沒錯,我最近得了抑鬱症,正在苦惱呢,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也許只有到了這一天,我們才算是走上了戰勝抑鬱症的第一步。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