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尼采哭泣》(美)亞隆
很特別的一本書,書中哲學家尼采幫助醫生布雷爾解決人生困惑,布雷爾則幫助尼采解決心理困惑,最後雙方都得到了升華,很喜歡亞隆文字裡頭透露出的洞察和通透。
2.《叔本華的治療》(美)亞隆
通過對菲利普性癮症的治療展示了團體治療的風貌,挖掘出了潛藏在癥狀問題背後的防禦機制和人生癥結,此後迎來健壯清晰的人生,亞隆的書讀完後,會感覺如沐更新,內心變得很有力量。
3.《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美)亞隆
探討了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獨和無意義這4個人類存在的核心問題,對它們的存在主義關懷和臨床發揮能治癒患者,這裡頭體現出了亞隆淵博的知識背景和職業素養,存在主義治療是一種哲學和心理學交融的心理治療流派。
4.《害羞與社交焦慮症》
偏臨床實操的一本心理學書籍,對於害羞和社交焦慮的有系統的治療方案和訓練指導,利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通過認知重塑,改變歸因,觀念應對和行為暴露,實現認知-生理-情緒-行為的正向矯正。
5.《人際關係心理學:學會相處之道》
一本被書名埋沒的心理學書籍,不屬於市面上那種結補交經驗類的書籍,而是以改善過後的認知行為療法—「人際取向療法」進行觀念矯正和情緒調諧為主,以此來避免破壞性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如果嚴格按裡頭的方法來,可以實現人格的正向塑造,對解決社交焦慮也很有用。
6.《驅散社交焦慮的陰霾》
一本內容結構很簡單的書,但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關於社交焦慮的治療有非常通俗易懂的策略與方法。
7.《社交焦慮的疏導整合療法》
對精神分析理論和認知行為療法的雜糅,作者的策略體系非常本土化,很符合國人患者的應用場景,唯一的問題是文筆一般,語詞平白,讀起來沒有思維角力的感覺,認知體驗上不過癮。
8.《原生家庭》蘇珊·福沃德
描述了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模式對子女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造成了其性格結構的缺陷和消極的自我認知,阻礙了其成年後關係與生活的質量,書中提供了自我修復的方法。另外,這個系列的另外兩本《依戀》和《執迷》也很棒,非常適合女性,講述了依戀風格和原生家庭缺陷對女性在情感關係中的限制,以及未被知覺的情感操控和負性侵蝕,裡頭提供了應對方法。
9.《超越原生家庭》
介紹了家庭關係的運作原理,家庭關係會產生矛盾的原因,如何應對不合理的家庭模式,如何化解這種因它所致的對自身不好的影響。
10.《熱鍋上的家庭》
提出了家庭系統的概念,通過對一個瀕臨崩潰的家庭的治療,展現了不合理因素是如何將家庭系統耗垮的,強調了原生家庭模式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是心理學中家庭療法的案例體現例體現。
11.《依戀的形成》
講述了依戀研究的歷史,強調了3歲前的母嬰關係質量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依戀風格,這種情感依戀會在成年後繼續存在,在情感關係中得到體現,它影響著成年人的關係互動和質量。
12.《依戀與親密關係》
這本書以依戀理論為基礎,解釋了親密關係中的破壞性根源,提出以相互意識並滿足對方依戀安全和情感聯結為目標,進行情感關係的治癒,感覺非常有效,值得一讀。
13.《情感勒索》
將一些將情感關係中的一些冷暴力,人際勒索和情感控制描述得非常全面和清楚,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或多或少都存在部分特點。書中負性關係中的勒索者和被勒索者其實都存在缺乏安全感和缺愛,背後是原生家庭留下的缺陷和不安全型依戀,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何會如此,本書的意義在於意識,改變與應對。
14.《親密關係》羅蘭·米勒
與經驗類闡述的書籍不同,這是一本基於社會心理學、溝通研究、家庭研究、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及家政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而成的一本書,裡面的理論和觀點都經過多次嚴謹的科學研究與驗證。
15.《對偽心理學說不》
介紹了心理學是一門基於科學研究和實踐的學科,駁斥了市面上很多缺乏研究支持,經不起研究,無法證偽的心理學,諷刺了那些經驗類和雞湯類的心理學,解釋了大眾對心理學認識上的誤解,也揭示出了人類思維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
#我的寶藏書單##翻閱2022##頭條好書精選##2022生機大會##2022生機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