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給大家複述一下:
「斯托克代爾是在越戰中被俘的級別最高的美軍將領。他被關押8年後放了出來,作者採訪他,問:你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
斯托克代爾說: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使我生存了下來。
作者又問: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
他回答說: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作者說: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呢?
斯托克代爾說:他們總想著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但聖誕節沒被放出去;就想復活節可以被放出去,但復活節還是沒被放出去;就想著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在絕望中死去。
簡單說,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未來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今天猛女這個標題,就是要和大家討論,目前的行情走到哪了?
關注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對於明年的行情是很看好的,基於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美聯儲大約在明年Q3-Q4要開啟降息周期,預計Q2-Q3是衰退,2024年美國經濟強復甦,而咱們的經濟強復甦大約在Q2-Q3開啟,提前一點那就是正好對應牛市應該是明年Q1開始。
但是,以上是推測,也就是上面股市那個被俘將領的最底層的樂觀自信,但如果把長遠的樂觀自信放在短期,那很可能被市場先搞死,然後市場再踏著一批批骸骨真正開始走牛。
經濟到目前真正的節奏,是剛剛轉向,但周末問一圈下來,基本上都是恐慌的,尤其是家裡有老人有小孩的,大多處於焦慮中,應對方案都是「盡量兩點一線」,廣州那邊人流量不增反減,已經開始體現我一直強調的第一波衝擊的特點:經濟無法恢復。
目前第一波衝擊尚未到來,屆時還有醫療資源等各種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這波衝擊2-3個月才能逐步平息,恐慌情緒大幅消散,那時候能夠迎來人流量真正的強復甦。
所以這裡提兩個醒:
一:盡量不要湊第一波高峰的熱鬧,低谷期再考慮浪。
二:對股市保持長期樂觀和當下節奏把握兩個維度,不要混淆長期和短期的因素。
節奏提醒完了,現在來看周末發酵的方向,主要就是「放開以後炒什麼?」
毫無疑問,確定需求爆發的是疫苗、常備葯+抗原檢測盒。已經有缺貨的新聞爆出來了,順著這個方向繼續挖仍然有機會,人人備葯備試劑的話,人口大國的我們顯然比國外的需求高的多。
邏輯瑕疵主要是這咳速停糖漿又出來說對新冠病毒有效,實際上以後可能每一款感冒發燒止咳藥都可以宣稱對新冠有效,這導致短期內有效的中藥供給就能無限制擴大。這就叫「自限性疾病」,不是吃藥吃好了,反而是免疫系統的功勞。
另一條線就是食品、旅遊(出境游)、消費、餐飲、免稅,還有很少有人提的會展,以及邏輯遞進一些的地產後周期(封控與地產銷售數據顯著反比,地產後周期疊加保交樓和消費復甦)。
從國外放開後的股市表現來看,也體現出消費(醫藥)->成長->周期的變化:
其中周期的變化大約已經與放開無關,主要是今年2-6月石油供給衝擊的原因。
從目前的節奏而言,消費中的場景消費,醫藥中的抗原是相對而言前期漲幅較小,漲勢較好的板塊,地產後周期還無法擺脫地產本身的影響,這一板塊的機會大約在明年,而會展確實走特立獨行走行情,分期後仍然是值得關注的板塊。
另外數據確權周五突然發酵,但強度主要在上午,下午的強度一般,這個板塊看的不多,感覺有行情也是「你這樣很容易踏空」的行情,再觀察吧。
周末消息面:
1、因電力供應不足,瑞士或限制電動汽車使用。繼續利空鋰電,鋰電本身也處於大周期景氣度下滑的過程中。
2、人民日報仲音:做好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短期疫苗需求呈現爆發。
3、北京:12月3日起購買四類藥品不再實名登記。短期醫藥需求呈現爆發。
4、格力地產:擬購買免稅集團100%股權,股票停牌。對於殼資源地產企業情緒利好。
今天更文完畢,寫文不易,記得給猛女點點贊和關注哦[綠帽子]開盤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