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經出版就火遍整個網路,如今這本書居然出了漫畫版,真是讓人驚喜!
本書以蛤蟆先生的故事來講述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十分友好,漫畫版更是在細節方面做到了極致,這也無形之中降低了本書的閱讀門檻。而每一次諮詢後面都有對本次諮詢涉及到的相關心理知識的總結,有助於讀者理解專業內容。
故事很簡單,平時愛笑愛鬧騰的蛤蟆先生最近深陷抑鬱,朋友們苦口婆心的開導起不到作用,它在朋友的建議下去看心理醫生了。於是有了心理醫生蒼鷺和蛤蟆先生的10次面談,從這10次面談中,蛤蟆先生逐漸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到自己性格與命運形成於過往一次次無意識的選擇。最終,他找到了如何面對這一切的方法,也選擇為自己負責,選擇了真正的改變。
閱讀本書,才發現心理諮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詢師和來訪者都得出於自願。蛤蟆先生最開始去看心理醫生只不過是為了朋友,也是蒼鷺拒絕它的原因。後來他自願進行諮詢,才有了後續的一次次面談。
蒼鷺使用「情緒溫度計」來檢測蛤蟆的抑鬱程度,從最開始的1到後面的10,這一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每一次面談之後,這個「情緒溫度計」都有小小的變化。這也正是蛤蟆從抑鬱逐漸走出來的信號。
蛤蟆的抑鬱究竟來自哪裡?其實說來,這一切都與它原生家庭有關。它的父親算得上是小企業家,努力工作,喜歡用家長的作風對待下屬,用道德說教對待家人,這給蛤蟆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它的母親雖然慈愛的多,可是只要父親出現,母親的態度就會大變,這讓它感到很內疚。讀書時,它原本很優秀,可是在大學時候參加太多課外活動,學業幾乎荒廢。畢業後,它有了一年的教書生涯,可在父親去世後,它不得不回家繼承了莊園。
從此,除了忙碌時,它就會感到悲哀和孤獨,它沒有自由。
還好,在蒼鷺的指引下,它從抑鬱的泥潭中一點點在走出來,也從「人生坐標」中知道了應該如何生活。蛤蟆選擇了「我好,你也好」,它做出了選擇,還許下了一個終生的承諾。
「如果我相信自己是好的,別人也是好的,就得用行為和態度持續地證明這個坐標。」
當蛤蟆態度發生改變時,它發現原來老獾並不是一個老頑固,還誇讚了它。
其實,很多人遇到的問題,與蛤蟆先生遇到的沒有太大區別,即使是抑鬱了,用對方法也是可以走出來的。學一學蛤蟆吧,去看一看心理醫生,當一個人對自己和別人的態度發生了改變,許多事情也隨之會發生改變。
如今這個年代,大多數人多少有點心理問題,有問題並不可怕,如何正確面對問題才是關鍵。心理不健康了,就去看看心理醫生,沒有什麼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