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要了解抑鬱症,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的來源,抑鬱症是屬於精神障礙的一種,精神障礙多是由於遺傳因素和精神刺激導致的。
所以,抑鬱症的形成也有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也就是說,抑鬱症患者的基因很有可能「天性敏感」。
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天性敏感的人一般會在其他部分有超長天賦,比如,雙向情感障礙(抑鬱症和躁狂症的結合),但迫於社會規範,他們很難不被大眾理解認可。
大眾對抑鬱症有很多誤解,很多人沒有經歷過疾病的困擾,無法感同身受,他們覺得抑鬱症患者就是矯情,非常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整日處於消極負面的情緒中,悶悶不樂。覺得笑一笑不就好了。
今天我們就為抑鬱症患者發聲,鄭重聲明:抑鬱症是裝不出來的。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抑鬱症是不是裝出來的?心理學家教你。
心境障礙和「不開心」有區別!
精神障礙再縮小範圍來看,抑鬱症就屬於心境障礙(和情感有關)的一類,所以,抑鬱症是一種和情緒,情感有關的疾病。
因為情緒狀態主要分為心境、激情、應激三種狀態。而心境, 是一個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它具有彌散和發散性。
通常來說,正常人的心境因外界刺激強度而定,比如,丟了一百塊錢,個體心境低落可能最多只需兩天,失戀痛苦,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而巨大的應激創傷,比如校園暴力,失去親人,會讓一個人產生較強的鬱悶心境,個體會變得消極悲觀,喪失信心,希望,同時認知活動效率也會降低,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干涉,就會發展成抑鬱或抑鬱症。
當發展成抑鬱症的時候,極端的情緒已經發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個體心境持久低迷,變成心境障礙,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
他們持續悲觀,有非常強的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自我評價過低。
而沒有抑鬱症的人,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心境是趨於平靜的,所以,單純用不開心來形容抑鬱症患者,覺得笑一笑就好的人,實在是太無知。
認知功能受損,軀體癥狀和「懶」有區別
抑鬱症患者做日常的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是最讓普通人難以理解的。
有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很生動的描述了自己的癥狀:會因為自己曾在淋浴時因用完了香皂而失聲痛哭,因計算機上的一個鍵卡住了而哭泣。穿上兩隻襪子和兩隻鞋都可以把自己壓垮,所以只想回床睡覺。
抑鬱症患者做所有事都極其艱難,對於普通人而言簡單的認知活動,在抑鬱症患患者眼裡就像四百斤重擔。
這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受到了損害,認知功能損害會擾亂抑鬱症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
第一就是執行能力受損。執行能力對於抑鬱症患者的認知功能來說損害最重,已經是眾多學術公認的現象,具體表現在處理新事物、計划行動策略、抑制錯誤、監督實施行動等能力的下降。
同時,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空間知覺力、邏輯及聯想能力、部分與整體觀念、思維靈活度、想像力、眼、手協調能力等多種能力都受到損傷,所以抑鬱症患者很難正常學習和工作。
第二便是記憶功能下降,人的一切行為都和記憶有關,而記憶過程又往往參雜了注意力和情感的影響,所以,抑鬱症患者的情緒與注意力都是不穩定的。
注意力不集中,對普通人而言就是很難接受的事情,更何況是認知功能受損,臨床觀察許多患者在患病中反映自己注意力難以集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還會有注意力缺陷,表現地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和進行保持。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那麼一兩次極度消沉或者非常不快樂的經歷,比如,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喪失親人或朋友的悲哀,或者因沒有達到想要達到的理想而沮喪。這些悲哀的情緒,普通人扛扛也就過去了,因為他們體驗到的,只是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患者所體驗癥狀中的一種。
所以,很多自以為感同身受的人,會覺得抑鬱症矯情,因為他們不了解抑鬱症客觀的綜合狀態是怎樣的。
據相關數據顯示,成人中大約20.8%的人患有心境障礙(Kessler et al.,2005),這個世界上約有16%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間曾患有重度抑鬱症,比如典型的重度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抑鬱給病人、家屬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重度抑鬱症已經成為威脅各國人民生命的第三大重負,第一名是呼吸道感染,第二名是腹瀉。
即便被稱為重度抑鬱症,它也僅僅是「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由此可見,抑鬱情緒,抑鬱症在人類社會是非常普遍的癥狀,因為它發作頻繁,幾乎人人都在一生的特定時間或多或少地體驗過。
所以,人們有必要了解抑鬱症及抑鬱情緒的典型癥狀,因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同時,抑鬱症患者也需要更多人的理解,關懷和認可,只有當人們普遍接受抑鬱症,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才能攻克這第三大困擾人的心理疾病。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劉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