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2022年10月09日12:51:06 心理 1059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國慶7天假期結束,各位有過個好節嗎?疫情當下,似乎好好過個愉快輕鬆的假期都成為一種奢望,而隨著假期的結束,馬上迎來的是長達7天的工作/學習,似乎更痛苦了[捂臉]。

此時此刻,是否想要「躺平」呢?「躺平」原本指的是躺下將身體放平,現在網路上流行的「躺平學」指的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在當代社會環境中「癱倒」在地,不在熱血沸騰,苛求成功,看似是妥協、放棄,但其實是選擇以一種無所作為的方式進行反叛和申訴。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屏幕前的作者大概就是這般模樣

那麼,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沒有「躺平文化」發展壯大的時期呢?答案那必須是有的!而且極其盛行!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韓熙載夜宴圖 郵票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瞅瞅人家這愜意的生活

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混亂、民不聊生、政治黑暗,掌握社會核心財富和權力的是「世族」階層,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評判一個人入仕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家世是第一考量標準,決定了一個人的上限和下限,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東晉時,世族甚至蓋過了皇族,當時傳有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王」,指的就是當時的頂級世族琅琊王氏,「馬」指的是東晉皇族司馬氏,由此可見當時世族對於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在這樣畸形的發展下,久而久之,家世成為了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時代,可想而知,底層的窮苦百姓面對時局是多麼的絕望。

於是,在那個年代,蹦出來了幾位「躺平」達人,他們的名字,在各種野史逸聞中屢見不鮮,譬如「竹林七賢」和「田園詩人」陶淵明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阮籍、嵇康、劉玲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躺平」方式多種多樣。阮籍是「狷狂」,晉朝司馬氏是通過卑劣的手段掌控朝政最終篡位奪權,為人所不齒,但是當時仍然有許多人畏懼司馬氏的權威,而只能依附,被稱為「禮法之士」,阮籍看不起這種人,以白眼示之,面對他欣賞的,才露出青眼。《晉書·阮籍傳》中記載:「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常言『禮豈為我設耶?』時有喪母,嵇喜來吊,阮作白眼,喜不懌而去;喜弟康聞之,乃備酒挾琴造焉,阮大悅,遂見青眼。」他甚至作了一首《獼猴賦》,將禮法之士比作人面獸神的獼猴。但是對於掌握核心權利的朝廷,阮籍卻不敢妄言,只是躲避和歸順,這樣的「狷狂」之士,自薦做過步兵校尉,甚至代筆寫過勸進書,這種不能遵從本心的痛苦想必貫穿了他的一生,而他的「躺平」,似乎標準靈活多變。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阮籍像

阮籍好友,享有「青眼」待遇的嵇康,和阮籍相反,他很少對禮法之士惡言相向,在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措辭都相當客氣,但是對於朝廷和當時的不正之風,他的指責相當犀利,所著《太師箴》《管蔡論》等文,直指皇族司馬氏,甚至親身參與過毌丘儉起兵行動。他可以稱得上是「剛腸嫉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他的言行,招致司馬昭的怨恨,最終在「呂安事件」中,被小人鍾會進讒言於司馬昭,慘遭殺害,只在歷史中留下一句「廣陵散於今絕矣」的千古喟嘆。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廣陵散於今絕矣

景元四年(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呂安的妻子徐氏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家醜,以保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於是先發制人,反而誣告呂安不孝,使得呂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憤怒,出面為呂安作證,因而觸怒了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進言,以陷害嵇康。司馬昭一怒之下,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他們的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陽的影子,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據傳,《廣陵散》並非嵇康獨作,而是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說完後,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海內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司馬昭不久後便意識到錯誤,但追悔莫及。

劉伶,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算是「躺平」王中王,他「躺」得極其徹底,極其豪邁,極其放縱。《晉書·劉伶傳》中這樣描述他:劉伶,字伯倫,沛國人也。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遊,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他唯一一次做官時,全身心「躺平」,只摸魚不幹活,可以說是但凡做一點事,也不至於一件事也沒做。不出所料或者說如他所願,「時輩皆以高第得調,伶獨以無用罷」,他因毫無作為而被罷官,之後也再沒人推他做官。他與酒有著極深的羈絆,都不是「竹林七賢」中其他人愛酒、好酒這種程度,而應該稱之為「病酒」。他甚至作了《酒德頌》,「唯酒是務,焉知其餘。」就是他對酒的真實態度。

在《世說新語·任誕》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譯文是:劉伶喝酒過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於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裝酒的瓶子,(夫人)哭著規勸劉伶說:「您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劉伶說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禱告發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請你準備酒肉吧!」夫人說:「就遵從你的意思辦。」(於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劉伶跪在神案前,(大聲)說道:「老天生了我劉伶,認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南宋時十斗=一斛)才能解除酒醒後神志不清猶如患病的感覺。婦道人家的話,可千萬不能聽!」說罷,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來,不一會兒便醉醺醺的了。

「假期綜合征」?來看看古人的「躺平」生活 - 天天要聞

劉伶病酒

酒,我想,大概就是劉伶避世的草廬,就像鴕鳥受驚時,掩蓋它腦袋的沙子。所以他才喜歡酒後「裸奔」,放浪形骸,大概是將一切,都寄托在了酒里。




喜歡作者的文章,可以關注作者,為你帶來更多古文中的名人軼事、驚世好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交流,筆者拜謝。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