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2022年09月29日20:10:11 心理 1865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專題看點

市場營銷學研究消費者市場,核心是研究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消費者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為獲取、使用、處置消費物品或服務所採取的各種行動,包括先於且決定這些行動的決策過程。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包括文化因素、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


消費者購買行為要受到動機、知覺、學習以及信念和態度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響。


01 動機


動機是指人發動和維持其行動的一種內在動力,是一種升華到一定強度的需要,它能夠及時引導人們去探求滿足需要的目標。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人是有慾望的動物,需要什麼取決於已經有了什麼,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才影響人的行為,已滿足的需要不再是一種動因。

馬斯洛在1954年發表的《動機與人》一書中,提出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也稱為馬斯洛動機。這個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

1、生理需要,指為了滿足生存而對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物質條件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它是人體最基本需要。

2、安全需要,指滿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我國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這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如醫療保健品、人壽保險、防盜物品等。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3、社交需要,指參與社會交往,取得社會承認和歸屬感的需要。在這種需要的推動下,人們會設法增進與他人的感情交流和建立各種社會聯繫。

4、尊敬需要,指在社交活動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會地位、榮譽和權力的需要。人們購買高檔名貴服裝等高檔消費品,獲取高學歷就是這種需求的表現。

5、自我實現需要,指發揮個人最大潛力,實現理想的需求。自我實現是需求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人是理想的人,建立人與人之間無條件的關懷和真誠關係,是自我實現的關鍵。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的產品有書籍、教育、知識等。

馬斯洛認為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人們都是最先追求最迫切的需要,在滿足了最迫切的需要之後,就會轉向滿足下一個次迫切的需要。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02 知覺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各個部分或屬性的整體反應。在營銷中,知覺比實際情況更重要,因為知覺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知覺不僅取決於刺激物的特徵,而且依賴於刺激物同周圍環境的關係以及個人所處的狀況。

例如,面對一個滔滔不絕地介紹其保險業務的保險推銷員,陳先生可能感到這個推銷員的行為過分或不夠誠實,而李先生可能認為該推銷員很聰明,其介紹有利於自己接受該項保險業務。

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物會產生不同的知覺,是因為知覺會經歷三種過程,即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曲解和選擇性記憶。

(1)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注意是指人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感知周圍的少數對象,其他的對象則被忽略了。例如,據估計,平均每人每天要接觸到1500個以上的廣告,但被感知的廣告只有75個,而產生實際效果的只有12個。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2)選擇性扭曲。選擇性扭曲是指人們往往按照已有的想法有選擇地將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然後加以接受。由於存在選擇性扭曲,消費者接受的信息不一定與信息的本來面貌相一致。例如,某一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已樹起信譽,形成品牌偏好,即使一段時間該品牌的質量下降了,消費者也不願意相信;而另一新的品牌即使實際質量已優於前者,消費者也不會輕易認可,總以為原先的那個名牌貨更好些。

(3)選擇性記憶選擇性記憶是指人們只記住那些與自己看法、信念相一致的信息。對於購買者來說,人們往往記住自己喜愛的品牌商品的優點而忘掉其他競爭品牌商品的優點。選擇性記憶對強勢品牌很有利。這也揭示了為什麼許多營銷人員不斷地向目標顧客重複傳遞信息,就是為了確保他們的信息不會被遺漏。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03 學習


學習是指由於後天經驗引起的個人知識結構和行為的改變。儘管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人類行為(包括購買行為)大都來源於學習。當一個消費者上當受騙,從一家郵購公司買了不能退還的次品後,他或她就學習到今後再也不能在那家公司買東西了。人類學習是為了獲得一種在將來做出適應性行為的潛能。

(1)驅動力。指存在於人體內驅使人們產生行動的內在刺激力,即內在需要。心理學家把驅使力分為原始驅使力和學習驅使力兩種。原始驅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飢、渴、逃避痛苦等。學習驅使力指後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恐懼、貪婪等。如果內在驅動力不能得到滿足,則消費者會處於緊張狀態中。

(2)刺激物。指某種能滿足自己內在驅使力的物品。比如人們感到飢餓時,飲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當驅使力發生作用並尋找相應刺激物時,就成為動機。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3)誘因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因素。所有營銷因素均可成為誘因,如刺激物的品種、性能、質量、商標、包裝、服務、價格、銷售渠道、人員推銷、展銷、廣告等。

(4)反應。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所發生的反作用或反射行為,比如是否決定購買以及如何購買等。

(5)強化。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發生反應後的效果。如果效果良好,則反應被增強,以後遇到同樣的刺激物時就容易發生相同的反應;如果效果不盡如人意,則反應被削弱,以後即使遇到同樣誘因的刺激物也不會發生反應。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04 信念與態度


通過學習,人們獲得了自己的信念與態度,而信念與態度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信念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繪性思想。

例如,當消費者對某品牌商品了解得較多時,就可能在其思想中建立起一些相關信念,比如,該品牌商品質量是可靠的、價格是合理的、服務也是滿意的,購買這種品牌的商品是明智的等。營銷人員應高度重視顧客對本企業或本品牌的信念,如果發現顧客的信念是錯誤的並阻礙了他的購買行為,就應該運用有效的促銷手段去影響或修正這些信念。

態度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長期持有的好與壞的認識評價、情感感受和行動傾向。態度在人們腦中形成一個架構:對某一事物喜歡或不喜歡,親近或疏遠。態度使人們對相似的事物產生相當一致的行為。因為態度可以節省精力和腦力,並且非常難以改變。一個企業最好使其產品與既有的態度一致,而不要試圖去改變人們的態度。


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了解嗎?—心理因素篇 - 天天要聞


本文摘自陳欽蘭,蘇朝暉,胡勁等編著《市場營銷學(第二版)》一書,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